?三.?談談唱歌的一些體會
筆者一直都很喜歡唱歌,但有意識地練習是從大學開始,但一個人對一件事物的學習,往往是從無心插柳開始的,筆者也不例外,所以要講我和唱歌的故事,還是要從小時候說起。
筆者小時候算歌唱得湊合的,具體表現是當過合唱團領唱,很清楚記得唱的是《澳門之歌》,那時最為指導老師稱道的就是音準不錯,至今為止筆者的音準即使和專業圈的朋友比也算很好的,但是有一個天大的毛病,就是和絕對音高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去,而只對音程敏感,你把死了都要愛升個一兩key讓筆者唱,筆者絕對是渾然不覺,但是只要沒唱劈,跑調的可能性幾乎沒有,通俗地講就是你定個什么調我就唱什么調,除非升降調太夸張,否則很難聽出差別,但一旦定了調,一切就好說了。
至于在聲音機能上,筆者的遺傳也不錯,筆者的父親是個每天抽一包煙,還能在百人大教室里不用話筒講課幾個小時的主。差不多是個比較渾厚的男次高,感覺他要是刻意練練,唱唱韓磊的歌應該不錯,筆者的老媽則屬于聲音比較清亮但是飄,散的那種,打個比方(這樣可能會被黑,但只是為了形象說明而已,不必過度理解)就是超級低配的王菲的感覺,他們倆一結合,筆者就有了一副有一定的力度和厚度,但相比純爺們又不怎么實的嗓子。
還有一個就是筆者有著對唱歌來說不錯的生活習慣,絕不抽煙,幾乎不喝酒,不喜辛辣,不嚼檳榔,非常喜歡喝水,上面這幾點綜合,就給筆者練歌乃至沖擊高音提供了很好的條件(奉勸各位哪怕只是想在KTV一鳴驚人的朋友,嗓子是需要保養的,無節制地使用將帶來極大的傷害,所以注意一點總是沒有錯的)
筆者在大學開始練歌的最初目的是培養一個愛好幫助自己走出精神上的困境。因為之前已經半專業地練習過朗誦,話劇之類的東西,所以筆者的起步階段還是觸類旁通地比較順利的,畢竟發聲勉強在一般人里算還行的,但很快就遇到問題,那就是聲音缺乏質量,在共鳴(這是筆者永遠的痛,哪怕練了這么久,也能唱出一些高音了,但是筆者的聲音一直都沒什么聲壓。)上非常糟糕,不入麥,在尋找解決辦法的過程中,就找到了百度的高音吧,從此便在殺雞路上一去不復返了。
以筆者到目前為止的體驗來看,基礎的練聲是提升聲樂水平的基石,從爬音階到打嘟,從放松下巴到發氣泡音,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地做這些,追求一定水準的演唱幾乎是不可能的,而音準,節奏這些,也需要反復地練習,熟能生巧,“一萬個小時”,這是掌握任何技術的必經之路,筆者在文史哲上花的時間遠多于此,所以現在已能幫一些朋友在自己熟悉的題目上寫些東西,在跑團上次之,所以才能在最中二的年紀把淚水與歡笑奉獻給自己一定會終生銘記與堅持的《天荒》,在音樂上,筆者還沒花這么多時間,所以還有不少重大的缺陷,但時間會讓努力開花結果,筆者所期望的程度,想必也會如期而至的吧。
行文至此,才突然發覺這竟是要結尾的節奏,但其實筆者并沒有這個意思,所以只好破壞文章脈絡地強行寫下去了,所幸這不是學生作文,否則只怕是45分以下了。
下面就說幾點筆者對聲樂(這里專指通俗,和美聲,民族這些相對的通俗)的看法吧,行外之人,不求精到,只是一點陋見而已。
一.不要輕視高音,但也不要拔高高音,能在一首歌曲里有一定水準地使用高音,聲樂技術肯定不會太差,但高音不好,聲樂技術未見得不好,更何況很多被認為高音不好的歌手,高音其實一點不差。張學友能在《餓狼傳說》唱到A5,而高音在女歌手里都已算相當不錯的張靚穎都不敢在現場隨便挑戰這首歌的最后那一下(應該是沒唱過,除非我孤陋寡聞了),而從沒有人說張學友是高音歌手,可見線上歌手的高音實力就像他們的聲樂水平一樣,絕不是隨隨便便就可以看不起的。
二.訓練,系統的,合理的,足量的訓練,能解決絕大部分人在聲樂上的絕大部分問題,從而使一個在聲樂上沒有先天障礙的人能夠在技術層面達到能以此為生的地步(做不做這一行有很多別的因素)。這一點應該對所有技術性工作都適用,如果只是以一般職業標準衡量,只要肯下苦功,有正確指導,加上普通的天賦,達到這個層次應該是大部分人都做得到的(可能要排除一些圈子特別小的職業,比如拳擊手,但練個好幾年,當個相關工作比如拳擊健身教練,差不多也夠了)。所以不要說“我是不是天生不行”這種話,如果你真的喜歡唱歌,好好找人教(對分辨能力有自信的比如我自己,也可以自學,但是就風險偏大且見效較慢),自己刻苦練,成為麥霸是完全可能而且差不多是一定的,如果你還有更進一步的想法,那么在有了業務水平后,再加以經營,也不見得就沒有可能實現當個職業歌手的愿望,但是這已經是另一個話題,和唱歌本身已經沒多大關系。
三.風格永遠比技術重要,如果你不認同這一點,那么你就不是在唱通俗。很多通俗歌手的技術很野路子,也許是錯誤的,但這沒關系,甚至是有好處的,因為這會讓人覺得有特色,過耳不忘,最近爆火的迪瑪希就是一個例子,他的技術在通俗是頂級的了,哪怕有人包括我自己覺得他高音混聲技術略顯不足,但那也是和他中高音的明亮通透和頭聲的清澈空靈相比稍有遜色罷了,我要是能像他那樣唱所謂的“阿寶音”(有一句說一句,我還真不覺得迪瑪希唱原調青藏高原會比阿寶強,但這絕不說明迪瑪希不行,而是很多人都看輕了阿寶,在G5以上,在男歌手里阿寶還就真就沒幾個對手,哪怕是當爺和寶哥,也不能將其等閑視之。)那我在聲樂上就已經實現了我能想像的最高成就了。但盡管如此膜拜迪瑪希的技術能力,但他在我歌上真正讓我有所觸動的歌只有兩首,那就是《一個憂傷者的求救》和那首哈薩克斯坦語的歌,迪瑪希本來就是個單純的少年,他比絕大部分的同齡人都更不世故,那些煙火氣太重比如《上城放克》或者情緒太細膩如《秋意濃》和《天亮了》的歌他是很難去把握的,那些歌他也唱得非常好,足以讓我來回地聽以揣摩他的發聲位置和發力狀態,氣口和咬字,成為我這樣的菜狗的教科書,但是說實話,當他的《天亮了》突兀地升調,然后高音連續咬字狂飆E5的時候,我真的有點為他感到心疼,這樣的殺雞作為自娛自樂和偶爾的極限挑戰可以,但是作為表演確實太糟糕了,尤其當時他還打了閉合,真不明白這種對于表達主旨毫無意義的高音是怎么被納入到編曲里來的。但他的《SOS》真的是把我聽得很沉入,那樣一個讓我自覺須眉濁物的年輕人,認真而哀傷地唱著,聽多了恐怖高音的我并不是被他的高音所征服,而是真的被他打動了,他一身白衣的那次也是一樣,那首哈薩克斯坦歌幾乎沒有高音(至少對他來說是這樣,結尾的頭聲實在是多余),但是從一個哈薩克斯坦少年嘴里唱出來,就是味道極正,非常動人,令你忘記也不忍去想這首歌有什么技術難點之類的煞風景的事情,只想好好聽歌。所以在這里祝愿我表妹的新男神,也寄語音樂之路上的同好們,術語和技術固然重要,但什么都比不上你的真誠和聽眾的共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