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這么多,突然發現自己的陰柔氣太濃,本該有的陽剛藏得深沉。
再次看《康熙王朝》,聽到里面古老的歌曲,默然地升起了以上的感覺。這就是一個平靜的時代打磨出來的新生一代,很明白自己的缺憾,卻無奈地改變不了。或許是我的感情糾結得太難理了,或許是我真的是這個時代拋棄的剩下物品;或許我也不應該生活在這個時代。早幾十年讓我去磨練磨練的多好,溫室太怕人了,再這樣過下去也許我還會繼續被蒙蔽在陰柔的氣韻下,而自己卻不曾察覺。
以上的都是自己計較罷了,我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什么適合自己,怎樣完成人間的使命,這樣寫的緣由只有一個,希望朋友中不會有我的錯誤。
當然,在我認清以上的時候,這樣的錯誤已經不再是錯誤了!
2010-3-21與重慶大學D區
注: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經。一悲一喜一枯榮,哪個前生注定。
袈裟本無清凈,紅塵不染性空。幽幽古剎千年鐘,都是癡人說夢。
時光回溯,平靜如止水的時候該是在高考的考場上。
那時候的修行,不過是獲取大學門檻的真經,簡單且容易。
如今的修行,更多的是給一輩子找支點罷了。
不著不落地追逐著金錢,名譽,功利,婚姻,到手的很多很多。但失去的確實最重要的支點。
沒了土壤的瓜藤漸漸會焉兒了。
無根的雨水從來也不是日常飲用水。
銀幕上文筆下的藝術大體也都來自于生活。
……
失了支點,修都談不上,更遑論悟。
前世已指出的明路,修一修,求一求,舍利羽化不甚難事。畢竟他以行制性,最終落點的是個體。
前世沒有的案例,這就要悟了。工學理學上的那些公理定理那一條不是先人們悟出來的,給紅塵定下了各種的制約和規則。小成的修和大成的悟,差別就在于悟乃以性施行。
住因住果住念住心,生滅牽絆。
望了障不顯,一覽釋迦牟尼。
欄外是凈,欄內是土,我憑欄即可,住近塵緣。
平靜如止水乃因時因地因人因事,或許那就是法門究竟。
感念心緒無不明白,不巧的是我生在地獄,法門是喜是悲皆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