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看《中國青年報》作品,由陳彤執筆撰稿的《鏡頭中國》一起追味感動我們的瞬間,新中國影像記憶(1951--2011),里面有非常多紀錄中國發展歷程的經典攝影作品,你比如謝海龍拍的希望工程大眼睛,賀延光拍的小平您好等蜚聲國內外的經典作品。
來源百度
當我凝視這些畫面的時候,我好像就在凝視自己的心,看到那雙渴望求知的大眼睛,看到那種真情自然流露的場景,我情不自禁感動、流淚,內心在震顫,情感在奔涌,抑制不住的激動和感懷。讓我深深領悟到:偉大的攝影作品都是從攝影者最深沉最真摯的內心和情感中迸發出來的,那是心得訴說,情的表達,這也許就叫震撼人心吧。
來源百度
作為業余愛好者,攝影是讓我尋找活著的意義感,讓我用自己的眼睛、心靈感受這個真實的世界,觀察社會,認識生活的方式。
我不喜歡那些新聞應景照,太虛偽太做作,我更喜歡捕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那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情感流露。我的鏡頭記錄他們的點滴,也就看到我們身處的社會是一個怎樣的氛圍,世間是怎樣的悲歡。
來源百度
元宵節剛過,我們很多農民兄弟又要踏上為生計奔波的漂泊之路,春節的團聚和熱鬧,更加襯托了離別的痛苦和掙扎,還有放心不下的年邁父母和難以割舍的兒女情腸。看到送別的車站,孩子舍不得父母離去的悲傷欲絕和年邁父母不舍的含淚雙眼,這些場景,才是真實的社會,真實的人心,那種離別的撕心裂肺,那種踏上遠去的不忍心,不舍得才是我們鏡頭有生命的底色。
來源百度
來源百度
那些告別妻兒遠走奔波的人,偷偷裝在包里的辣椒醬,家鄉小吃,才是他們隨身攜帶的故鄉情;那些深夜偷偷摸眼淚的妻子,躲在被子里抽泣的懂事孩子,才是我們真正關愛的人,他們是這個大時代背景下的中國心。
來源百度(這張讓我很受觸動,給我很多想象:留守兒童盼望父母歸來的張望與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