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碎碎念,寫下這些,是為了記錄現在這個階段我的內心世界。
最近看了好多部電影,但是題材卻大同小異。就比如《逆時營救》和《與君相戀一百次》。雖說是類型完全不同的片子,但是圍繞的核心論點卻是相似的。都是圍繞穿越時空,回到過去來進行講述的。
前者講述了穿越時空去救回自己兒子的故事,后者講述了穿越時空卻救不回自己愛人的故事。要我說,如果真的能穿越時空,應該是什么都無法改變的。
曾有人問我,如果能回到過去的某一刻,你想改變什么?
我想,我不會改變任何事情,也不愿回到過去。刪掉過去的任何一幀,我就不再是現在的我了。
我知道過去有很多事情我沒有做好,甚至做錯了很多,但這是我成長的必經之路。沒有人能不摔跤就會走路。
過去的經歷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深遠的。就像最近在《親密關系》一書里看到的,你的行為會受到身邊人的影響,往往越親密的人影響越大。細細想來,確實如此。
到現在我都記得,那年盒子跟我說她長大了之后想學心理學,當時的我懵懂無知,覺得心理學這種東西聽上去就很枯燥,還是適合盒子這樣文靜,愛看書的女孩子學,低頭思索了一陣,我以后想學什么,想了半天沒想到,也許當時是想到了的,只是現在已經忘記了。
但是在我漸漸長大的過程中,逐漸對心理學產生了興趣。我無法分辨到底是因為自己真心喜歡還是曾經的記憶在心里暗示所導致的。
我也捫心自問過,為什么想學心理學?答案是,我想知道自己的一舉一動,一思一念究竟是因為什么?為什么會對他產生依戀的感情,為什么會不知所措?我所做的是出于內心的哪種想法。
其實還有一層,很多人都說,學心理學的人自己心理肯定有點問題。但是在現在這個社會,誰的心理又是完全健全的呢?
我在單親家庭里長大,母親曾為了我和父親復婚。因為她不想我走出去之后別人對我指指點點,說那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然而復婚只是又一次證明了父母親性格的不合適,還是以失敗告終。事實上我就是在單親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無論有沒有他們婚姻的憑證。
我曾暗暗自喜,覺得我雖然在單親家庭中長大但是我和其他人一樣,沒有什么扭曲的思想,是健全的。但是當我漸漸和別人產生摩擦之后,發現自己的思想和她們有出入,她們認為我,偏激。曾經自我良好的感覺逐漸崩塌,現實的矛盾給了我一記狠狠的耳光讓我開始反思。
我們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同。她們不知道過去這些年我都經歷了什么,哪怕知道,也無法感同身受。畢竟針不扎到自己身上是感覺不到痛的。我好像明白了自己為什么和她們的想法不一樣,又好像不明白。
所以我想學心理,想研究這背后的原因。
不說別的,在這樣的家庭里長大的我,特別缺愛,缺少安全感。
所以我早戀,我叛逆,我敏感。
我一次又一次的想在別人身上找愛,仿佛那樣就能彌補父親沒能給我的父愛。我怕極了身邊的人離開,我全心全意的維護著每一段我看中的關系。害怕別離,對于背叛深惡痛絕。
說白了我的內心是空的,得到的愛遠不足以填補我的內心,而為卻渴望從別人身上找到愛我的證據去填補那片空虛。其實我并不懂愛,一個連愛自己都不會的人,又怎會愛別人?
我沒有找到正確的方式去愛自己,去充實自己的內心。所以我脆弱,不堪一擊。
現在想想,以前的自己真是可笑,仿佛沒有別人的愛就會死,其實愛情是死不了人的,它只會在你心頭上扎一根刺,你若能忍痛拔掉,就不會再受疼痛折磨,若不能,就只能日日夜夜受煎熬。
小時候的自己,雖然年幼無知,但對于自己想要什么卻是十分清楚的。而現在,看上去活的很明白,但是卻很迷茫,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靠自己的能力能得到什么。
仿佛置身迷霧森林,若不動,則走不出去,若動,則可能墜入萬丈深淵。該如何走,真是一道難題。
殷夙,希望能在你正式升入大三之前,決定好自己的路,無論前方是荊棘叢生還是一片荒蕪都要走的義無反顧。
現在的你,還太浮躁。
慢慢來,戒掉浮躁的心性,一點一點地去充實自己。
在這里給自己列個小的清單,以后慢慢去實現。
1.剩下的一個月好好練瑜伽。
2.開學前確定考研方向。
3.提前幾天去學校,找兼職。
4.可以的話,去旅游。至少一年一次。
想去的地方有:
巴厘島
廈門
大理
青海茶卡鹽湖
(最好把所有能看海的地方都走遍)
以后的路還很長,想去的地方還有很多,想做的事情還在等著你。
加油啊,你是比自己想象中還要好的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y.殷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