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入松?沙灘群牛】
靜聽風帶海潮音,碾轉丘林。竹林深處花拂面,任馳騁、邀鳥銜云。沙暖日高睡起,秋霜不惹悲吟。
舉杯同飲四時辛,共解心神。歸來不見牛娃臥。更無笛、卻總成群。角掛清香水氣 ,月明照勁頭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看到那群在海邊自由自在“歸來不見牛娃臥"、“更無笛、卻總成群”的放養牛,不禁詫異。是啊,不用人看管,卻自動自覺從東回到西的牛確實很神奇。而見到那幾只大大小小的牛自覺地排成一排,就像走在前面的“勁頭人”(即積極的情緒或精神的人),更令人詫異。
如果這群沙灘牛活在童話世界中,那么他們一定來自一個同甘共苦,能夠“舉杯同飲四時辛,共解心神”的大家庭。生活在這種恩愛家庭中的牛兒也該“秋霜不惹悲吟”吧!
仔細想想,其實這幫牛群表現出來的正是內群體的共同特征。
根據薩姆納的研究,群體內的個人和內群體之間的關系的基本特征是忠誠和偏好。
忠誠表現在遵守團隊規范,值得團隊成員的信賴。
偏好則表現在對內群體和外群體成員的差別認同,以及對內群體區別于其他團體的特征做出積極的評價。也就是說,一旦視為群體的一員,其個人的積極效果和評價就會自動轉移至團體中。
真心為這群既忠誠又有團隊偏好的沙灘群牛點贊!牛尚且能如此,何況人呢?
備注:
1、此詩押中華新韻。按按晏幾道《風入松?柳蔭庭院杏梢墻》格式填詞。
2、圖攝自廣東陽江某漁村。
3、以上的解讀是在寫詩時的所思所想。一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能看懂并喜歡上中華古典詩詞;二是為了哪一天自己再失憶時能夠看懂自己所寫的詩詞。因而,若只愿沉浸于詩詞世界的讀者可忽略不看。
4、不過,事后再回味可能又有新的啟示,而且每個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可以從多個出發點進行解讀,或許這正是仿古詩詞的魅力所在。
5、以詩詞言志,以詩詞寫史,記錄生活的痕跡,見證蛻變的年代。
6、詩人華茲華斯有言:“我相信我的詩歌之使命便是安慰受苦者;使開心的人的更加快樂,好讓白天的陽光更明媚;教導年幼者及各年齡層有仁愛之心的人學會真正地觀察、思考和感受,讓他們在行動和心靈上更有德性。這就是它們的職責,我相信在我們作古多年后,它們仍會忠實地完成這個使命。”——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