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這本書名我就放下了,以為這是個講述溝通技巧的,我不感興趣。過了一段時間,再次拿起它,不經意翻了起來,才發現這只是讓我們如何生活的更平和的一本書。
相比于肉體的暴力,現在普遍存在但又比較隱蔽的語言暴力對人的傷害更大,不僅是傷害別人,更多時候也是自己。因為語言是窗戶,否則它們是墻。
非暴力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改變他人來迎合我們自己,而是幫助我們在誠實和傾聽的基礎上與人聯系,同時培養對自己的愛。
1.非暴力溝通四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觀察要注意區分觀察還是評論,若將二者混為一談人們將傾向于聽到批評。
要區分感受和想法。他人的言行也許和我們的感受有關,但并不是我們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們自身的需要。
區分請求與命令。在提出請求時候想要獲得積極的回應,需要提出具體的請求,明確談話的目的,請求他人的反饋。
2.如何傾聽。我們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斷,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保持關注,并給予反饋。
3.愛自己。非暴力溝通最重要的應用就是愛自己。轉變自我的評價方式,評價自己的行為時,專注于尚未滿足的需要,不再依賴羞愧內疚沮喪等心理來尋求改變,而是讓愛主導我們的學習和成長。
在生活中,根據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來選擇勝過,用選擇做來取代不得不。
4.充分表達憤怒,憤怒是我們的思維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滿足的需要。因此,需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
聽到不中聽的話我們有四種選擇:責備自己,指責他人,體會自己的感受和需要,體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當我們選擇第二種反應時,我們認為別人應當認錯或受罰,這是我們生氣的原因。當選擇第三種時,我們專注于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用心體會自己,而不再分析別人犯了什么錯。
非暴力溝通表達憤怒的四個步驟:停下來除了呼吸什么都別做,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們生氣,體會自己的需要,表達感受和未滿足的需要。
學會非暴力溝通需要時間,不是讀完本書就作用自如的,但好歹意識到了自己在生活中的語言或行為是需要完善的。另外,感觸頗深的有一點,就是專注于自己內心的需要,促進自我理解和內心和諧。因為我是特殊的生命,而不是一張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