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網上看到一段小學生當街鬧分手的視頻,女孩追問:“你吃的辣條是我買的,你喝的酸奶是我買的,現在說分手就分手,你到底把我當什么了?”
網友在評論區里說,小姑娘,你以為給他買辣條酸奶,就是愛情嗎?
也許,對女孩來說這就是愛情,只是對男孩而言卻不一定。
這讓我想起前段時間一個朋友留言問到,為什么自己付出了那么多,他還是不為所動堅持要走,有時候真不知道自己在他心里到底算什么。
我猜,有過這種自我懷疑甚至自我否定的姑娘,一定不少。
一段感情,無論是以結婚為目的也好,單純為排解寂寞也罷,關鍵不在于他把你當什么,而是在彼此眼里,你們扮演的角色是否一樣。
如果他只當你是過客,你又怎能把他視為歸宿?
愛情里,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定位,它決定了你要付出多少,也決定了你必須收獲多少才不會覺得別人對你虧欠。要知道,大部分人在感情世界里挫敗,都源于付出得不到相應的回報。
所以,一旦你的定位有了偏差,就難免會失去樂趣。
就像約炮的人見光死,曖昧的人不戀戰,各取所需,應散則散。否則,對象就算是再帥的男人,你也會覺得痛苦。
認清自己的位置很重要,那才是現實。
這一點,我最佩服的還是雪碧小姐。
大學四年里,可樂先生都是雪碧小姐的男朋友,但不知道哪來的默契,除了偶爾出雙入對,他們幾乎不曾干涉過對方的生活,甜言蜜語說遍,唯獨不談海誓山盟,他們不會為束縛對方而苦惱,不會為爭風吃醋的瑣事爭鬧,只有適時的陪伴和互為取悅,并且點到即止。
后來我們才知道,可樂畢業后就會去新加坡,雪碧是怎么也要留在國內的。
他們早有共識,畢業之后就分手。
所以畢業前夕,他們合過影,喝過酒,就像一場簡單的儀式,一頓散伙飯之后就各奔東西了,后來他們就真的只是朋友。一次舊同學聚會的時候我問她,會不會覺得當初和可樂先生分手特別可惜?
她直接了當地回道,不會,他們毫無遺憾。
如果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就會明白哪些事情應該在意,哪些事情不必計較,她和可樂先生之所以能全心全意地享受戀愛的過程,并且毫無怨言地和平分手,正是因為存在著這種默契。假如一開始她就抱有更大的期望,那留下的或許就不會是過程中的甜蜜和結束時的心甘情愿。
對雪碧小姐這般理性和清醒的姑娘而言,無謂的念頭和盲目的付出,和打水漂并無二樣,她深諳角色扮演的規則,才能在臺上如此地淋漓盡致。
假如你們扮演的角色不同,對彼此以及這段關系自然會有不一樣的期待,最后,落差感會讓天平失衡,甚至坍塌。
很多戀情,要直到臨近分手的那一刻,才會有如此的覺悟:原來你從不在他的計劃之內,而他卻被你有意無意地填進了未來的每一處空隙。
你不是傻,只是匆匆忙忙就顧著一頭栽進,未想到他在心里給你騰出的那個位置,原來并沒有自己期望中那么舉足輕重。
夏先生和冬小姐的認識是在一場聯誼會上,對冬小姐而言,夏先生是難得符合她各方面標準的對象,更重要的是夏先生也看上了冬小姐,主動攀談過后,倆人覺得處一處也是無妨。
冬小姐之前幾段戀愛均是無疾而終,不知道是出于對緣分的珍惜,還是出于對年齡的焦慮,她對這段關系格外認真和投入。于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她悄然代入了母性角色,開始給夏先生料理三餐,收拾屋子,打理瑣碎,夏先生偶爾花點小錢,冬小姐也免不了兩句嘮叨。
她把他當做自己未來的老公和孩子他爹一樣待著,管著,并伺候著,樂在其中。
按理說,這是好的。
可是對夏先生來說,這份“愛”還真是來得猝不及防。
交往三個月不到,他們倆終究還是分道揚鑣了,夏先生的原話是,和冬小姐談的這場戀愛,一點兒也不在自己的預料之內,他甚至還不能確定他們倆到底合不合適,也不敢說今后會不會娶她回家,可她卻已經登堂入室了。
冬小姐聽了眼淚直下,萬分委屈,這段時間,你家的地是我拖的,碗是我洗的,連廁所都是我通的,賢妻良母哪里不好?我就是想談一場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啊,認真對待一份感情,難不成還錯了嗎?
我想,認真是對的,只可惜你們扮演的角色有區別,又或者說在角色轉換的過程中,你們始終沒有同步。
在他眼里,女朋友的身份終究有別于老婆,你們還停留在談情說愛的階段。但一轉眼,你已經把他視為托付終生的另一半了。在這段關系里,他還在懵懵懂懂地攀爬摸索,你已經兢兢業業地筑巢成家,他期待戀愛的柔情蜜意,你渴望婚姻的安穩踏實。
你過早地代入了下一階段的角色,這般落差,能不越走越遠嗎?
所以啊,每一段感情都有角色扮演的規則,有時候你只負責豐富別人的回憶,有時候你承載著別人的未來,越早認清你們各自扮演的角色,越能把握你們的當下,甚至是未來。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