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古渝雄關上,
送目蕩層云。
滴翠洪崖洞,
夕照朝天門。
壁壘三面垂,
襟帶兩江津。
飛閣臨石磯,
千載望浮沉。
__________
注:“朝天門”,位于重慶城東北長江、嘉陵江交匯處。公元前314年,秦將張儀滅亡巴國之后修筑巴郡城池時所建。明初戴鼎擴建重慶舊城,按照九宮八卦之數建造城門17座,其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城門即是朝天門。古時,此城門的作用主要是“迎官接圣”,即上級有重要官員來重慶,或者皇帝有圣旨、詔諭到重慶,就在朝天門碼頭靠岸,地方官員也到朝天門碼頭迎接,這也是朝天門得名之由。
注2:“古渝雄關”,指朝天門上原書四個大字“古渝雄關”。
注3:“洪崖洞”,位于重慶市解放碑滄白路,長江、嘉陵江兩江交匯的濱江地帶,以最具巴渝傳統建筑特色的“吊腳樓”風貌為主體,依山就勢,沿江而建,直達江濱。吊腳樓群、洪崖滴翠、山城老街均是巴渝文化的典型代表。
注4:“襟帶兩江”。古人衣襟左右相交,此處用以比喻長江與嘉陵江水流交匯相連。
注5:“飛閣”,閣樓建立在突出的巖石上,凌起半空,臨江而望,作勢騰飛,故稱“飛閣”。
注6:“石磯”,水邊突出的巨大巖石。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