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最常聽到的夸贊孩子的話就是“這孩子真聰明”,我也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會覺得自己的孩子是非常聰明的,可是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是聰明呢?孩子的哪些行為、思想或哪個方面可以作為評測孩子聰明程度的標準呢?
這時我們可能會想,我的孩子做過智力測試,分數很高的,這就可以說明我孩子是聰明的,也有的家長會苦惱,我的孩子一件事總是做很多遍才會,是不是不聰明啊?可是我們回想起來,那些曾經班級里的學習尖子生,看似學習很聰明,可到了社會中并沒有做出一番作為,這又是為什么呢?
在1996年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戴維·珀金斯提出的“真智力”,他認為人的智商包括三種主要的成分“神經智力、經驗智力、反省智力”,“真智力”可以為我們揭開這一切的謎團,幫助我們認識“聰明”的含義,以及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這樣才可以正確的培養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
第一種:神經智力
舉例來說,曾經有位數字記憶天才,他對數字非常的敏感,他被警察邀請去參與一起重大案件密碼的破譯,他在一堆數字中很快的找到了數字密碼表示的含義,順利幫助警察破獲了案件!
這個人他擁有神奇的才能,而這種才能一般是天生具有的天賦,受基因影響非常大,我們稱之為神經智力,擁有這類特征的人群自然屬于聰明人了,可是并不是沒有這樣天賦的人就無法擁有驚人的能力的,比如最強大腦(大型科學競技真人秀節目)節目中那些堪稱天才的競技高手們,都是在平時進行了大量的艱苦訓練,最終才獲得如此驚人的表現與記憶力的!
第二種:經驗智力
例如我們都知道的達芬奇小時畫雞蛋的故事,通過艱苦的努力練得本領。還有貢多拉船夫,他們從小就跟隨著長輩開始學習渡船,慢慢的長大后,他們穿著屬于自己獨有的服裝,在河上優美的劃著船,他們嫻熟的技藝確保著旅游觀光客人的安全,他們都是通過長時間的辛苦練習與經驗積累,最終獲得嫻熟的技藝的!
這一類人是在學習或工作等不同領域中,用長時間的學習和積累來作為能力的支撐,這也非常像我們中國的一句古話“勤能補拙”,可是我們往往并沒有把這一類人歸納為聰明人,可是我們要知道,如果要真正要做到這一點,是非常的不容易的,需要有很好的精神支撐,要有很強的韌性與毅力,通過這些來彌補自身很多的不足,最終實現自己的夢想,這當然算是一種聰明了!
第三種:反省智力
它就像李嘉誠、巴菲特、馬云、柳傳志等有名的企業家、決策者,這些企業家每天都會收集各種數據,幫助分析自己企業的決策及未來走勢,他們需要動用自己的理性和各種認知策略來確保決策的準確性,而這一類人的表現絕對不在我們現在所認為的學霸名單上。
這種智力和人類的理性密切相關,解釋起來非常的復雜,但請記住三個關鍵詞:“策略、積極態度、自我監控和管理”。
策略:用腦、做事、思維的方法。這就是為什么你曾經班上學習非常好的同學,到了社會中卻沒有一番作為的原因,他們缺少的就是稍微高層次一點的策略,缺少一套做人和做事的方法。
積極態度:人生中的積極態度,決定我們孩子的未來人生,這一點我們很容易去理解,我們的人生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無論你如何溺愛和保護孩子,你也不可能為孩子擋住一切的挫折和困難,如果你的孩子沒有積極的態度,沒有韌性,誰都可以預測到,你的孩子將來一定是無法成就大事的,我們都知道積極態度的重要性,可是在這方面真正去培養和鍛煉孩子的家長又有幾個呢?
自我監控和管理: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神經智力和經驗智力,但是這一點可以讓你很好的整合這兩者智力,你必須充分了解自己,懂得自己的狀態,你才能更好的結合神經和經驗智力,把它們發揮的更好。
比如你在工作中,你需要知道自己是處于事業的哪個階段,懂得合理安排事情的優先級,懂得規劃目標、調控時間,學會更好的控制情緒等等,懂得監控和管理自己,這也屬于智力的范疇。
我們平時習慣于用專業的一套測試標準來測量一個人的智商(就是我們平時廣泛用來測試智商的),這種測量得出的結果只是屬于神經智力,而并非包含經驗智力和反省智力,所以我們以后不要再拿著這樣的測試結果以及我們的錯誤認識來衡量一個孩子的智商水平或聰明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