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所理解的讀書
「書」這個概念是印刷時代的產物。在有書之前,我們讀的是整個鮮活的世界。山川草物、花鳥魚蟲,萬事萬物皆可學而習之。
但是現在,我們正處于一個過渡的時代。閱讀的載體發生根本性的變遷,由書轉換到了屏幕。
所以說,是不是「書」一點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否在不斷地從外界獲取新鮮的信息。從信息的角度上來說,「讀書」就是人和外界在進行信息交換。通過文字等媒介,人的大腦和書里有用的信息發生了有效的連接。所以,你不是在「讀」一本書,而是在「吸收」或者說「連接」信息。
所以,只要能為我們的大腦提供有效的信息,一切皆可為「書」,一切交換有效信息的行為均在「讀書」。
二、人為什么要讀書?
剛才我們說到,讀書就是人的大腦和外界的有效信息發生美妙連接的過程。所以,為了更高效率地吸收有效信息,人必須選擇更有價值的信息源。
在印刷時代,讀書之所以被整個社會廣為推崇,不外乎書是極高濃度的價值信息的載體。一本好書凝結了寫作者的大量心血,甚至是畢生思考和經驗的總結。如此高價值濃度的信息源,怎能錯過。閱讀那些經典書籍就是在汲取最高濃度的智慧。
◇
很多人在讀書的時候,都會關注「閱讀進度」。讀之前看看書有多厚,多少頁。讀書的過程中不時瞟一眼頁碼,看看讀了多少。無形之中,陷入到了一種病態的「時間焦慮」之中。都讀了好久了,怎么才看了這么一點點;天吶,還有好多沒有看完,好有壓迫感... ...
之所以有這種感覺,是因為你把讀書當做了一項任務,而不是當做獲取有效信息的手段和過程。
關注閱讀進度和時間,你就會一直產生焦慮感;關注你從書中吸收到的知識點以及認真地思考,你就會不斷產生一種「成長」和「收獲」的快感。這個時候,讀書過程本身就會是一種享受。既然是享受,恐怕是時間越長你就會越爽。
三、碎片化時代的閱讀解決方案
進入「讀屏時代」以后,很多人感嘆:讀不進書了。確實。互聯網豐富的資訊和各種有趣的信息攫取了我們大量的注意力和時間。所謂拿著紙質書籍讀書 不知不覺成了一種奢侈的行為。
可是,真的如此嗎?我們真的「讀不進書了」嗎?我看未必。我們從來都沒有讀不進書,而是很多人讀不進紙質書了。
如果說閱讀紙質書籍是印刷時代被社會標榜和倡導的行為,那么「讀屏」就應該成為我們這個「讀屏時代」被標榜和倡導的行為。既然同樣是在獲取有價值的信息,憑啥就一定認為紙質書籍比互聯網、比屏幕要高級呢?
關于閱讀,重要的從來都不是那些承載知識或者說價值信息的載體和媒介,重要的是知識和價值信息本身。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手機上的方寸屏幕提供了我們這個碎片化的時代最高效最便捷的知識解決方案。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通過手機上的方寸屏幕連接起整個精彩的世界。
四、閱讀其實可以很簡單
說到這,我們大約厘清了關于「讀書」幾個關鍵命題。同時,我們也知道,和印刷時代不同,「讀屏時代」有著自己的閱讀解決方案。
所以,MomentDaily朋友圈日報上線了『每日一書評』,我們想要在這個碎片化、時間稀缺的時代為您提供一項高濃度、膠囊化封裝知識的智慧服務。
你沒看錯,是「智慧服務」而不是「知識服務」。我們相信,在這個高度互聯的時代,知識不再稀缺,見解永遠稀缺。所以,『每日一書評』會在精選知識的基礎上,提供個性化的解讀,意圖在稀缺的見解上開疆拓土,為您提供高濃度的價值信息。
與此同時,考慮到大家時間的稀缺性,『每日一書評』的內容呈現會借鑒現有的『每日一磕羅振宇』:短小精悍,言之有物。閱讀,其實可以很簡單。
◇
歌德在《浮士德》里說:「我在現實猛進,又向夢境追尋。」閱讀和學習是終生之旅,也是使我們變得更好的夢幻之旅。
未來,歡迎你與我同行。
| 編輯手記|
每日一書評的靈感來源于和一個朋友每天的閱讀打卡。
一個簡單的選擇帶來了各種美好的改變。
愿在#每日一書評#的陪伴下,
你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喜歡請點贊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種贊賞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微信公眾號:Moment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