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好姐妹,曾經親密無間。二十年后相逢,彼此竟認不出來。聽了介紹,才拉起手感嘆,變化太大了。
是啊,變化太大了,
一個嫁給農民,水里來泥里去,風吹日曬,雙手因風濕已經變形。一個后來成了市長夫人,養尊處優,歲月留情,反而比當年多了一份雍容氣度。
周圍的人也唏噓連聲,表情復雜。
人群中,自有一套隱于無形卻彼此心知肚明的評價機制,像這樣一句話,一個微笑,甚至一個眼神,就可以清清楚楚地劃分出不同的階層,無需開口問房子多大、位置在哪;車子是什么牌子;收入和存款,等等。
如果是陌生人倒也罷了,怕就怕是熟人、朋友、親戚。大家知根知底,本來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但跑著跑著就不見了。既使同一條路上,也有快有慢,說不定他剛好趕上了最快的那班車,輕輕松松就到了目的地,而你吭哧吭哧踏過泥濘,才發現前面還有高山,難以逾越。
望著一個個超過去的背影,會不會暗生嫉妒?
年輕的時候或許不會,因為有大把的時間可以追趕,對自己的明天還充滿希望,看到差距,還有奮起直追的決心。當剛上小學的孩子,發現人家爸爸媽媽來接送的車子,比自己家的高級多了。會疑惑,會不平,但也會有志氣地說:我長大要買更好的。
但真的長大了,碰了一個又一個壁,屢戰屢敗、屢敗屢戰了一輩子,人生一眼就可以望到頭了,還是買不起更好的。這時候,追趕已經沒有力氣,認輸還不甘心,嫉妒像一只無形的蟲子,頑強地啃噬著我們的內心。
這種難以消解的痛苦和焦慮,會促使我們走上一條自己以往最不屑的道路:認命。
眾聲喧嘩,大聲說一句“都是命”,既是對自己失敗冠冕堂皇的開脫,也是對別人花團錦簇隱隱的否定。好或壞,成功或失敗,和能力無關,和努力無關,和環境無關,都是命,玄妙,不可控,完全是人力范圍之外的因素使然。你過得好有什么了不起,不過是比我幸運罷了。
這是弱者的邏輯,絕對否認了人的價值,所以往往被認為是缺乏勇氣的借口,是承認失敗的標志。成功者通常有一套完整的敘事,他們會將勇氣、努力、奮斗、智慧等等用來解釋自己擁有的一切合情合理。但這不是另一種形式的絕對嗎?世界那么大,我們都如此平凡,而生活有的是耐心慢慢道來:“只要如何,就會如何”只適合紙上談兵,“雖然如何,但是如何”才是生活的常態。也就是說,付出加倍的努力,未必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成功的原因千萬條,個人的因素只是其中之一。不是人人都像灰姑娘,會遇到那個癡心的王子,拿著水晶鞋滿城尋找自己,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揚眉吐氣。
認命可以是懦弱,是逃避,是放棄,但也可以是直面,是坦誠,是理性。因為認命,我們會小心分辨什么是遠大理想什么是不切實際;因為認命,我們會反復斟酌什么是竭盡全力什么是力不能及。
當曾經的親戚或是朋友,已經變得面目模糊,像一張洇染開來的畫,似曾相識又拒人千里;當我們處在同一個世界,又分散在無數個孤島,雞犬之聲相聞而老死不相往來,認命,會鏟除瘋狂滋生的嫉妒之心,為這個寒涼的世界送來小小的安慰和暖意,為孤苦伶仃的生命找到一個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