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崇達的《皮囊》中看到《張美麗》一文,看罷不禁唏噓。
此文講述了他家鄉一位名為張美麗的姑娘,因為勇于挑戰世俗觀念,勇敢追求愛情和自己所認為美的東西,被母親和鄉人斥為妖孽而一直遭到排斥。張美麗卻沒放棄,結婚、離婚、開飯店、開娛樂城,生意做的相當火,可賺錢再多,依然被宗族視為異類。一次娛樂城發生斗毆死人之后,張美麗認為自己只是做認為美的事情,沒有任何大家認為的不潔的勾當,可是她的哭訴卻依然無法得到其母及鄉鄰的寬解,徹底絕望而撞墻自殺身亡。若干年后同學聚會上,有人又提起張美麗的故事而且依舊與淫蕩、污穢等詞匯一起相提并論,、甚至當作笑料,他為鄉人依舊這般的看法而忿然離席。
文章看完,讓我想起來看過的一部電影《濃情巧克力》,很經典的一部片子。片中的女主人公用自己的智慧、香甜的巧克力,幫助鎮上的人們撕掉多年來的偽裝,勇敢地去追求他們的內心渴望。雖然鎮長帶領居民一再抵制巧克力店主,但最終他也學會了面對自己妻子離家出走的事實,接受了巧克力店!
挑戰其實一直都存在!
國內外的兩個故事,講述的內容都是關于敢于挑戰陳舊世俗的女性的故事,無非結局不同。《張美麗》中,守舊的鄉人一次次拒絕張美麗的捐助,一次次對她的熱情潑冷水,最終導致了自殺的悲劇。《濃情巧克力》的女店主雖然也經歷了冷嘲熱諷,甚至差點被人縱火殺掉,也幾乎失去了在小鎮繼續住下來的信心,但結局是大團圓,小鎮居民接受了新的觀念,小鎮恢復了人性的真性情。當然,我們可以理解為兩個故事是由于現實與理想的不同而如此。電影畢竟是為了表達一個勵志的故事而難免被導演改編為喜劇收尾,而蔡崇達的文章卻僅僅是源于自己的記憶和事實,為鄉人的迂腐和守舊而發出憤慨的悲嘆。
殊途同歸,雖然兩個故事中西不同、結局不同,但是從中,我們可以得到的感受卻是一致的。
那就是:無論東西文化差異、地理位置不同、歷史歲月變遷、國家、企業、個人,舊勢力、舊秩序的打破從來都不容易,舊的力量的阻撓和破壞從來都不會少,而新興力量的萌芽、成長和勝利也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
敢于面對挑戰,勇于改變,才是正道!
話題走到這里,其實我想說的是:
改變不容易,尤其是向好的方向;
改變很需要,一如人類從猿進化到人的偉大;
改變要堅持,中途放棄、半途而廢只會空耗了時間和精力。
一塵不變、因循守舊,確實會在一定程度讓你覺得很舒服,變什么啊?現在這樣不是也挺好的嗎?
老年人可以如此,但作為社會中堅的我們,如果學會了躺在過去和現在的成績,將來的結局將是可悲的。
就如《張美麗》中的鄉里,若干年后,人們的頭發雖然變得五顏六色、飯店和娛樂場所遍布,但隱藏其中的固執、守舊觀念卻依舊,這鄉里不過是換了一件新衣的那個老古董罷了。
濃情巧克力里的鎮長和張美麗的鄉鄰們,用一個他們認為合理且不可打破的網,時髦一點可以稱為標簽,來試圖將人的行為、思想模式化,一切的不同都視為異類試圖扼殺而快之。其實,在道貌岸然的堅硬外衣下,懼怕挑戰,拒絕改變,所謂的衛道者們從根子里是脆弱和膽小的,缺乏自信心和戰勝自我的勇氣。
我們每個人由于自身的經歷不同,往往形成了屬于自己的觀念,也可以理解就是舊勢力,建立了一個自己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的硬殼,讓自己柔弱的軀體蜷縮于其中,企圖躲避傷害和獲得保護。在工作、生活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與他人意見看法所左的時候,通常我們會如同上文內容的鄉里和鎮長一樣,捍衛自己已有的思維觀點,與外界的沖突也常表現為激烈辯論爭執、拒不接受甚至有敵對情緒等情況。可是,如果長期一味這樣抵制自己之外的思想,那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了,結果就是固步自封、閉門造車這樣的負面效應。
思考至此,我覺得寬容、接納的態度,在我們個人修為、處世治道時都值得采用和推崇。不為自己設定某個標簽或模式,沒有了那個心中的“我”,丟掉那個你不知不覺為自己打造的硬殼,讓自己無所拘束地迎接新氣息,不斷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