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幾天中秋節(jié)就要來了,大觀園中是如何過中秋的呢?隨手翻檢《紅樓夢》75、76回,里面詳細寫到了大觀園中過中秋,奇趣橫生,試與大家分享。
賈珍夫妻至晚飯后方過榮府來。只見賈赦賈政都在賈母房內(nèi)坐著說閑話,與賈母取笑。賈璉、寶玉,賈環(huán),賈蘭皆在地下侍立。賈珍來了,都一一見過。說了兩句話后,賈母命坐,賈珍方在近門小杌子上告了坐,警身側(cè)坐。
賈珍在家一家人吃過團圓飯,便轉(zhuǎn)到榮府來看望賈母。其時榮府也是一家團圓,連公務(wù)纏身的賈政、賈赦也都抽空來陪賈母過節(jié)。
下園之正門俱已大開,吊著羊角大燈。嘉蔭堂前月臺上,焚著斗香,秉著風燭,陳獻著瓜餅及各色果品。邢夫人等一干女客皆在里面久候。真是月明燈彩,人氣香煙,晶艷氤氳,不可形狀。地下鋪著拜毯錦褥。賈母盥手上香拜畢,于是大家皆拜過。
中秋節(jié)拜月,傳統(tǒng)禮俗。
賈母便說:“賞月在山上最好。”因命在那山脊上的大廳上去。眾人聽說,就忙著在那里去鋪設(shè)。賈母且在嘉蔭堂中吃茶少歇,說些閑話。
拜月之后便是去山上賞月。
于是賈赦賈政等在前導(dǎo)引,又是兩個老婆子秉著兩把羊角手罩,鴛鴦、琥珀、尤氏等貼身攙扶,邢夫人等在后圍隨,從下逶迤而上,不過百余步,至山之峰脊上,便是這座敞廳。
一行人浩浩蕩蕩。
賈母笑道:“常日倒還不覺人少,今日看來,還是咱們的人也甚少,算不得甚么。想當年過的日子,到今夜男女三四十個,何等熱鬧。今日就這樣,太少了。待要再叫幾個來,他們都是有父母的,家里去應(yīng)景,不好來的。如今叫女孩們來坐那邊罷。”
老人家喜歡熱鬧,但今年中秋有點冷清。討賈母歡心的王熙鳳在家養(yǎng)病,薛寶釵一家人一起過節(jié),大觀園剛剛抄檢過,趕走不少人。
于是令人向圍屏后邢夫人等席上將迎春、探春、惜春三個請出來。賈璉寶玉等一齊出坐,先盡他姊妹坐了,然后在下方依次坐定。賈母便命折一枝桂花來,命一媳婦在屏后擊鼓傳花。若花到誰手中,飲酒一杯,罰說笑話一個。
擊鼓傳花,大觀園的保留節(jié)目。說笑話逗樂,沖淡冷清氣氛。
賈政又說道:“這個怕老婆的人從不敢多走一步。偏是那日是八月十五,到街上買東西,便遇見了幾個朋友,死活拉到家里去吃酒。不想吃醉了,便在朋友家睡著了,第二日才醒,后悔不及,只得來家賠罪。他老婆正洗腳,說:‘既是這樣,你替我舔舔就饒你。’這男人只得給他舔,未免惡心要吐。他老婆便惱了,要打,說:‘你這樣輕狂!’唬得他男人忙跪下求說:‘并不是奶奶的腳臟。只因昨晚吃多了黃酒,又吃了幾塊月餅餡子,所以今日有些作酸呢。’
花傳到賈政手里。賈政是個理學(xué)家,奉行“存天理,滅人欲”,且身居要職,平日喜怒不形于色。今日也為賈母說了個怕老婆的笑話,并不死板,理學(xué)家所謂“活潑潑地”。
賈政道:“既這樣,限一個‘秋’字,就即景作一首詩。若好,便賞你,若不好,明日仔細。”
花傳到賈寶玉手里,賈政立馬現(xiàn)出嚴父本色,命其作詩。
這次在賈赦手內(nèi)住了,只得吃了酒,說笑話。因說道:“一家子一個兒子最孝順。偏生母親病了,各處求醫(yī)不得,便請了一個針灸的婆子來。婆子原不知道脈理,只說是心火,如今用針灸之法,針灸針灸就好了。這兒子慌了,便問:‘心見鐵即死,如何針得?’婆子道:‘不用針心,只針肋條就是了。’兒子道,‘肋條離心甚遠,怎么就好?’婆子道:‘不妨事。你不知天下父母心偏的多呢。’”
花傳到賈赦手里。賈赦大約對賈母偏心一直梗梗于懷,今日不知有意還是無意,竟然說出了一個關(guān)于父母偏心的笑話,賈母不悅。賈赦是賈政的親哥,在家地位不如賈政,且貪財好色,后有強娶賈母侍女鴛鴦之舉。
賈母因見月至中天,比先越發(fā)精彩可愛,因說:“如此好月,不可不聞笛。”因命人將十番上女孩子傳來。賈母道:“音樂多了,反失雅致,只用吹笛的遠遠的吹起來就夠了。”
中秋月圓賞笛,賈母亦是風雅之人。
這里賈母仍帶眾人賞了一回桂花,又入席換暖酒來。
喝酒賞桂花。
正說著閑話,猛不防只聽那壁廂桂花樹下,嗚嗚咽咽,悠悠揚揚,吹出笛聲來。趁著這明月清風,天空地凈,真令人煩心頓解,萬慮齊除,都肅然危坐,默默相賞。聽約兩盞茶時,方才止住,大家稱贊不已。
“明月清風,天空地凈”,賞笛佳境,“真令人煩心頓解,萬慮齊除”,笛聲去煩解憂,詩云:“笛中一曲升平樂,銷得生平未解愁”,“都肅然危坐,默默相賞”,藝術(shù)感動人,讓人升起敬畏之心。
只聽桂花陰里,嗚嗚咽咽,裊裊悠悠,又發(fā)出一縷笛音來,果真比先越發(fā)凄涼。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靜月明,且笛聲悲怨,賈母年老帶酒之人,聽此聲音,不免有觸于心,禁不住墮下淚來。眾人彼此都不禁有凄涼寂寞之意,半日,方知賈母傷感,才忙轉(zhuǎn)身陪笑,發(fā)語解釋。又命暖酒,且住了笛。
賈母挑譜慢的笛聲來聽,誰知傷感墮淚,于此歡娛之時,反惹起凄涼之意。
賈母聽說,細看了一看,果然都散了,只有探春在此。賈母笑道:“也罷。你們也熬不慣,況且弱的弱,病的病,去了倒省心。只是三丫頭可憐見的,尚還等著。你也去罷,我們散了。”說著,便起身,吃了一口清茶,便有預(yù)備下的竹椅小轎,便圍著斗篷坐上,兩個婆子搭起,眾人圍隨出園去了。不在話下。
已經(jīng)是四更天了,夜深寒涼,眾人星散,只有探春尚在堅持,賈母游興雖好,至此已感到疲乏,便坐轎回去了,林黛玉與史湘云去凹晶館聯(lián)詩后又碰到妙玉,此處略去不提。
大觀園過中秋與今日并無太大不同,一家人聚在一起,玩笑取樂,平時相處的緊張與壓力也于此時稍得釋放。中秋月圓之夜,賈母較之他人似乎游興更勁,不住地喝酒賞笛取樂,眾人強力作陪,誰知卻是“舉杯消愁愁更愁”,最后更是聞笛墮淚,大約賈府發(fā)展至此已是大廈將傾,賈母心間蘊藏太多悲涼,強樂還無味,一切無可奈何。噫戲,有道是“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謝謝閱讀 (作者:翠薇閣藝術(shù)館主筆鐵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