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輕潮習者
積極的工作態度
態度放在第一位是必要的,因為無論我們做什么事情,如果失去了正向的態度,那么再好的過程管理都將成為空談。態度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就好比一個人的精氣神,越是雙目放光的人,他工作起來越是干勁十足。
良好的工作態度能夠帶來的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比如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個天天與辦公室所有同事打招呼的員工,他的內心一定充滿了火一般的熱情。這樣的同事如果遇到困難,辦公室里的其他人一定會踴躍地獻計獻言。
積極的態度還有另外一個優勢,那就是決定思考問題的方式。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例子:一位老婦人有兩個女兒,大女兒賣傘,小女兒賣鞋。天晴的時候老婦人感嘆大女兒的傘肯定銷量差,下雨的時候老婦人又愁小女兒的鞋八成賣不出去。
換成積極的思考方式,就變成了天晴時老婦人歡喜小女兒的鞋子好賣,下雨時老婦人又開心大女兒的傘有了銷路。你看,我們思考問題的方式就取決于我們對待它的態度。積極的態度能讓我們找到問題的根源,迎難而上,一鼓作氣剔除之;消極的態度只會讓人自怨自艾,不是把負面情緒憋在心里,就是轉移給了別人,實在是傷人傷己。
科學的工作方法
有了態度,就需要有相應的方法與之匹配。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科學的工作方法也是因人而異。比如我就很喜歡晚上跑步,晚上讀書寫作,因為我覺得晚上安寧效率高。而相當多的作者朋友,喜歡凌晨跑步,凌晨讀書,因為他們覺得凌晨更加清凈。
兩者都是科學的方法,沒有誰對誰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優的。工作的方法也是一樣。由于我們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教育背景也不同,加上行業和企業文化的差異,不可能有一套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方法。
最科學的工作方法就是通過我們每個人在工作中不停地實踐,再實踐,摸索出工作中的規律,然后把它抽象出來,反復提煉,最終能夠達到高速高效,這就成為屬于我們自己的科學工作法。
恰當的工作節奏
恰到好處的工作節奏意味著我們要有較強的自律能力和時間管理意識。在有科學工作方法的基礎上,能夠按時按點地執行計劃、復盤總結,把握住工作的節奏。
對機械性業務來說,可以通過化小時間單元來把握工作節奏。把一年的業務分攤到每月,一個月的計劃分攤到每周,最后量化到每天,實時跟住進度,跟上自己預設的節奏。
創新性業務,可以將其當成一個小項目去管理。使用甘特圖等管理工具,明確每項進度的關鍵節點,打好可緩沖的時間量,步步緊跟,一旦方向有所變動,及時調整,確保項目能按時落地。
有效的工作反饋
最后一點是反饋,通俗一點講就是考核標準或者量化指標。任何事情總有落地的那一天,評價團隊做的好與不好,就需要靠一套合理的標準。
這里的標準可不僅僅只指最終的要求,也指在項目進行中每一步可量化單元的標準,也就是一段時間內的工作反饋。有的人覺得考核標準是用來發獎金的,其實不然。階段性地反饋實際上是為了迅速判斷每一步棋走的是否正確。如果正確就穩步前進,如果錯誤就及時止損。
沒有反饋的工作是無效的工作,那樣只會無窮無盡地剝奪我們有限的時間。有效的工作反饋就好比海上的燈塔,會提醒我們時刻判斷著未來的方向。
結語:愿我們踐行這四步方法論,讓我們成為職場中的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