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歸類在王小波的雜文書信集里。
王小波被譽為中國的喬伊斯兼卡夫卡,在當代中國作家中,從沒有人像他那樣獲得數不清的贊譽和追捧,從沒有人像他那樣有無數青年自愿充其“門下走狗”。
他讓人們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別樣的世界:他的雜文,幽默中充滿理智,為讀者打開一條通向智慧、理性的道路,被一代代年輕人奉為精神偶像。
1
通篇讀下來,感受最深的就是自由,靈魂的自由。
這本書200多頁,由一篇篇雜文構成。感慨王小波的知識淵博,感慨王小波駕馭文字的功力,感慨王小波懷疑權威的勇氣,感慨王小波對寫作的看法……
著作平實樸素,沒有華麗的辭藻和語句,但是讀下來快感十足。就是有些篇章還是模模糊糊的。例如《蘇東坡與東坡肉》、《有關“給點氣氛”》……返回去讀多幾遍,也不知道在講什么。
不知道看過這本書的朋友有沒有我這種困惑。
可能是現在書讀的還不夠多,也許200本后,500本后,或許更多,再來看這本書,可能理解的更深刻些。
在這本書中,我第一次看到還有感情邏輯的說法。寫作是有邏輯,感情還有邏輯么?
又刷新了我的觀念。
2
雖然讀的不是很懂,但是不妨礙我接收王小波靈魂自由的這種傳遞。
在現實中,孩子今年剛上幼兒園,家里老人也幫不到忙,我辭職全職帶孩子了。時間多了,但錢少了,生活也緊張了。
但是,孩子、MONER,我選擇了孩子。
前陣子網上很火的一個段子。
你在教育孩子的年歲,選擇了賺錢。到了年老的時候,你一輩子賺的錢不夠孩子一年敗的;
你在教育孩子的年歲,選擇了教育孩子。到了年老的時候,孩子一年賺的錢比你一輩子還多。
選擇孩子,倒也不是一定要他以后掙多少多少錢。
而是希望孩子的心中多一點愛,少一點冷漠;多一點開心;少一點思念;
如果能成為厲害的人,我以他為榮;不能成為厲害的人,那也爭取成為一個快樂的普通人。
這是我選擇退下來,照顧孩子的理由。
但目前的狀況就是,每天孩子,家務,老公,這些瑣事緊緊束縛住了我,讓我無法動彈。有些時候會覺得很窒息,無法呼吸。旅行、會朋友這些活動也因為經濟原因,一拖再拖。
每月捉襟見肘,且短時間內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這也意味著,我至少要忍受1-2年。
而能讓我喘息就是寫作和閱讀了。這本書就大大的打開了我的思想,放飛了我的靈魂。雖身不能動,但閉上眼也能想想詩和遠方。能有片刻時間忘記眼前的茍且,調劑一下我的生活。
3
之前和孩子班里其他的全職媽媽們聊天,說如果不找點事情做,很容易把自己給迷失掉。有些媽媽做手工貼補家用,有些媽媽去運動,有些媽媽追劇,有些媽媽做生意……
但是做手工的媽媽,追劇的媽媽,做生意的媽媽,沒有那個去運動的媽媽精神狀態好。
去運動的媽媽說,運動的時間是完全屬于她的,從身體到靈魂是完整的她。在運動中,她冥想,她和自己對話等等,可以從現實中脫離一段時間,這是她充電的時間。補充完能量后,再來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手工媽媽,追劇媽媽,生意媽媽,都是一直在生活中,沒有偶爾脫離這種狀態,沒有安排獨處時間來發呆,來扣問內心,來放空思想,來想想香格里拉,來看看天邊的云,所以生活的疲憊都顯現在眼角的魚尾紋中,憔悴不堪。哪里來的好狀態呢?
希望全職媽媽也對自己好一些。除了孩子,先生,也給自己一點獨處的時間。
身和心,總有一個要在路上。要么運動,要么閱讀??傄o自己安排一個吧!哪一個都可以讓你的靈魂能夠飛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