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叛逆大叔的背后其實都扛著可以發酵成烈酒的過往,無論辛酸成敗,區別只是有的愿意大方的掏出來當大眾的娛資,有的只和少數幾個朋友當好酒品咂。
格致堂的兩個創始人都是70后的大叔,一花名“小樓”自詡為云南原生態營銷土著,一花名“易梵”自封為云南野草流畫畫人。本世紀初兩人同時畢業于一個大學竟素未謀面!小樓理工生入廣告無門,易梵學藝術入畫行無果,按說本該從此陌路的兩人,此后卻鬼使神差的勾搭成伙入酒行賣酒,一賣就賣了近10年,突然覺得沒意思了。
不安分的靈魂也許就是宿命,
不一定是黃家駒聽多了。
“如果營銷已經是門成熟的學科,那為什么研究實踐多年的理論還是理論,基本定律還是不具備普適性,根本無法解釋什么時候有效、什么時候無效?”
“在商業領域的適用美學和藝術審美的純粹表達之間是否存在一道窄門?如果存在,那我們的設計語言是什么?”
2014年兩人開始折騰格致堂,不懂規矩沒拜碼頭的結果導致廣告業不認,咨詢行嫌資歷淺,自己到是不慌,反正一直以來都叛逆慣了,但也不想自欺欺人說有接不完的活,只是愧于那些一直包容、忍耐我們的少數客戶,幸好他們懂得我們的真誠和用心。不管別人說我們是甲乙不分還是高冷成仙,這3年來我們扛得不容易,奇葩也罷玩兒也好,談情懷都覺得矯情的年代,我們只是咬牙挺著。
沒有把日子過成詩的天分,
卻不小心把歲月釀成了酒的大叔,
一定是古龍讀多了。
一個具有濃郁鄉土情結的文藝理工男加一個畫筆比嘴溜的野草畫癡,“云山四時”的出現則注定是個必然。
2014年|云山四時·飲春|
以探索式的設計觀念“視覺方言”首次亮相
視覺方言
——設計語言里的潛意識鄉愁。
熊培云說過“沒故鄉的人尋找天堂,
有故鄉的人回到故鄉。”
故鄉是一座山,故鄉是一棵樹,故鄉是一條河,故鄉是兒時夏夜的星空,故鄉是寒夜溫暖心房的老友和老酒,故鄉也許還是那只年年來筑巢的燕子,故鄉更是很多人回不去的美好。寄托一種鄉愁,回到質樸如初正是云山四時的設計初衷,情緒的紋理能否用最簡單的質感來體驗?
100層綠色環保瓦楞紙堆疊而成的包裝肌理,質樸溫暖,如村外的遠山一層又層的疊嶂,如村口的老榕樹般悠遠古老,如老瓦房上的瓦片堆砌的安穩,如村里老者額頭上的歲月,更如同家鄉那本永遠也讀不完的鄉愁。
2015年|云山四時·油雞樅|
土特山珍的適美表達實踐
第一季“不負山珍 值令當食”亮相
不負山珍 值令當食
——山珍特產的食色韻律。
云南的云,生在山中四季變幻;
云南的山,藏在云里四時輪回。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說出了人與萬物共生的態度和智慧,
“順天時,食四時”道出了生存法則和大地的恩情。
順天時,悟得道法自然之本的智慧內涵;
食四時,食得自然韻律之美的人文修養。
對待食物的態度表達了一個人的生活品格,還原物性本真,賦予適美的形格和視覺,如能雕琢出更多想象和表達為生活創造些趣味則是“云山四時”盡善器物的工匠尺度。
至今
云山四時·飲春,僅出品一季,
云山四時·油雞樅,出品三季。
智者說“歷史才是是預測未來行家。”
格致堂和云山四時才剛剛上路,我們無法預測也不想去預測未來,唯愿“任性一生,歸來仍是小鎮青年!”
謝謝有人肯聽大叔的絮叨,后會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