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是最好的方法

2020年11月20日,星期五,“教師成長營”勤學善思的教師們如期迎來來每周一次的教育教學分享、交流活動。

教育教學分享、交流活動是“教師成長營”助推拔節成長的一種模式,主要以線上分享方式為主。分享的主題可以是作為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方面,也可以是作為教師的教育教學方便,還可以是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感觸和困惑。

活動分為“分享者分享”、“連麥交流點評”、“心得打卡”三個部分。通過這樣的活動幫助教師們提升表達能力、應變能力,促進教師們收集日常教學經典案例,推動教師們構建切合實際的教育教學理念,督促教師們養成讀、寫、思、悟的良好習慣。為教師們的發展搭建一定的鍛煉平臺,達成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生命共同體。

本次分享者是來新店中心校的李正恒老師和膩腳中學的杞國珍老師。

首先做分享的是新店中心校李正恒老師,他分享的的主題是《班級管理故事與事故》。

李老師從以下三個方面分享了他身邊的教育故事和自己的一些看法:

第一,一個故事
李老師以關愛為著手點,分享了他“答應”學生用手機的故事,通過一番良好的關愛和管理,該名學生有了很大的變化,成為一名積極學習、努力奮進,并愿意為他“做事”的學生。一句簡單的“有的時候我們的一句關心的話學生會感到很溫暖”,引出一個深刻的道理:
從簡單中找真理,從實踐中學方法,我們現在不優秀,但明天或許我們會以我們為傲。
是啊,優秀并非生來有之,但如此勤學善思,歷經一定的磨練,誰都可以成為一名優秀者。

第二,一種方法
“愛的”方法、鼓勵,但不是千篇一律,有針對性地洞察并做好個性教育。

第三,一個事故
班級里的兩名女生“結婚”的怪事(大體描述略)。這不僅是新人會遇到的棘手問題,在邊遠農村地區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失學、早婚時有發生。我們盡可能地預防,做好家長的引導工作,其次要避免與家長的矛盾沖突。

最后,李老師向自己和新老師們鼓勵性寄語:

挫折不一定是壞事,而成功只是失敗的反思。在教育的路上逆風前行,一路你我相伴。仰天大笑進教室,我輩豈是蓬蒿人。

其次出場的是膩腳中學校的杞國珍老師,她分享的主題是《關注學生,拾起教育希望》。

杞老師主要分享了“溝通是什么”、“溝通交流、關注學生和求知欲的重要性”、“談教育教學實例啟示”和“對以后師生關系的展望”四塊內容。生動、形象地講述了她在課堂教學中由無效的說教轉變為充分關注的教育教學真實過程。

通過近兩個月的努力和“實踐”,進一步拉近了師生之間的關系,逐步建構了一個和諧的課堂:課堂中的學生行為態度的變化中滿足孩子的求知欲;以鼓勵和關注促進學生學習。雨天中,在操場與學生及家長交談分別時,將傘給予他們而自己淋雨回教室的畫面,不僅感動了即將流失而回心轉意的學生,也感動了我們在座的各位。這就是教育,微妙中見真情。

這就是她主題里說的:拾起教育希望。她并沒有泛指他人,而是通過“改變”拾起自己的那份教育希望。

據此良好的師生情感建構形勢,杞老師給自己提出了美好的師生關系展望:從關注學生、加強溝通和讓課堂更有趣味幾個方面入手,希望在兩個月后能和更多的學生建立信任,能讓更多的孩子愛上語文課堂。

是啊,就像分享后我們的私聊中她說的一樣:一味地說教,不如去給予一點關注。
我想,我更要祝福她能實現自己的這一目標。有了這樣的教育心,目標的實現哪怕長久,但過程也最具意義。

截止本期,已經有五位“新人”分享,他們的故事如此真、他們的付出如此實,這就是美好教育的本真。

組建“教師成長營”不是因為能給他們新教師帶來什么很快、很有用的東西。而是秉承陳述教育故事,促進自我教育故事的發生。教育一旦有了故事就會慢慢地幸福、完整。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在這個每年代里,和什么人在一起很重要:與智者為伍,與高人為伴。

加油,走在對的路上的“孩子們”!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