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達.伯恩(Rhonda Byrne)的《秘密》,這是本教人如何“心想事成”的書,匯集了很多哲學家、作家、心理學家、精神療法專家、營銷專家、企業家的論據和觀點。秘訣就是書中所闡述的“吸引力法則”。根據“物以類聚”原則,你頭腦中的積極想法就像磁石一樣,會將你所需要的任何東西吸引過來。
“主要的思想或者心態,就是磁鐵,同類相吸,就是法則。結果必然是,心態會吸引與其本質相呼應的狀態”——查爾斯·哈尼爾
約翰·亞薩拉夫在書中闡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吸引力法則的真實案例,他在1955年開始做愿景板,凡是想達成或吸引的東西,比如車子、手表或夢中情人,就把照片貼在愿景板上,并且真正進入已經獲得它的感覺狀態中。五年后,他實現了自己的愿景,不知不覺就買下了夢想中的家。
?那么就此來講,那些數以萬計的難民每天只要滿腦子想金錢,就可以過上優渥的生活了嗎?我想即便是想破腦袋,也無濟于事。
?在理想狀態下,積極想法當然比消極的好。但在真實世界中,無論前景多么樂觀,環境都不可能永遠處于理想的平衡狀態。按照“吸引力法則”的說法,南京大屠殺中的受難者,豈不都是作繭自縛嗎?
“沒有什么可以阻擋你把所想象的景象具體實現,除了創造它的同一個力量——你自己”——吉納維夫·白漢德
是的,想要實現,靠的是你自己,那所謂的自己,不僅僅是想法,我認為更多的是實踐。吸引力法則并非不可取,如果以一個積極的心態去做事,也許就會事半功倍。財富是來自努力工作、良性積累和創造性的思維。腳踏實地,才會為得到的成果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