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端午開啟了我人生的第一次游學,在蘇州這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古城,雖然沒有游很多地方,但是卻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為什么美食環繞的平江路,還有氣質十足的貓的天空之城書店沒有吸引我的注意力,那是因為我的所有注意力,都被趙冰老師私享課·講書特訓營所吸引。在這里,我收獲了“人”,學會了“書”,開啟了“講”。
關于“人”
第一次參加線下訓練營,多少有一些好奇之心。總覺得線上的訓練營,少了一些尷尬,多了一些從容。線下面對面的訓練營會不會讓人不適應呢?
帶著一些疑問,開啟了我的講書訓練之旅。舒適的環境,貼心的服務是第一印象。親和的趙老師,有愛的同學是第二印象。有趣又有料的體驗是第三印象。
而整個過程中最讓人記憶深刻的莫過于回答問題搶小紅花的游戲。有幸和蘋果老師、子夜、雷媽分為一組,一起搭檔,一起為團隊而戰,并且最終獲得了最佳團隊獎。
通過個人與小組的PK,和趙老師層出不窮的游戲化的學習,讓我們快速認識了其他組的成員。陳嫵媚、朱小峰、哲鵬、松刀魚、弘丹、于瓊、子夜、紅老師、杜平、侍晴、陸老師、蘋果老師、雷媽,每一位都是寶藏,每一位都值得我去學習。
除了我的這一群小伙伴,在歌聲中、在拍照時、在吃飯間,我又重新認識了帶些調皮的趙老師,還有我們可愛的班主任。期待下次有機會再跟你們見面。
關于“書”
雖然此前對講書稿如何去寫有一些了解,但是系統的方法還是不太懂。尤其是在寫稿子上,一直都停留在搬運工的層次上。對“大廚”、“解夢人”知之甚少。
而這一次在趙老師的私享課上,對講書的“道”、“法”、“術”、“器”都有了詳細的了解。系統的學習了什么是講書,如何去進行講書,如何寫一篇好的講書稿等等方法。
課程過程中,從“道”講起,之后落到“器”上,再輔助于視頻風各種形式的學習,給我們呈現了一個完整的講書過程,重新塑造了我心目中的講書。
除了學習各種行之有效的講述流程、原則等,還收獲了各種舞臺呈現技巧,以及36條錦囊妙計,更讓我們相互找到了自己的專屬講述風格。從里到外,從頭到尾的學習了講書的相關思想、知識、方法。
相信通過這次學習,我能夠輸出倒逼輸入,寫出更好的講書稿,站在更多人跟前去進行講書,將講書的魅力傳遞出去。
圖片發自簡書App
關于“講”
習慣了在線上隔著屏幕對著手機給公眾做分享,第一次在線下站在臺上自我介紹,第一次為別人講書,心里多少有一些忐忑和緊張。
早就聽聞了三碗不過崗的困難,所以提前一天準備好了一分鐘的自我介紹,也進行了多次練習,但是第1次登臺才知道臺上和臺下是不一樣的。因為過度專注于要把想講的內容講清楚,所以添加了很多額外的話語,沒有去注意時間,最后導致超時使得第1次挑戰失敗。
第2次登臺,刪減了一些內容,也注意到了時間的流逝,雖然成功過關,但是結尾有些草草收場。不滿意于自己的表現,第3次主動上臺重新進行自我介紹。這一次沒有寫稿,更沒有背誦。運用了最簡單的三個標簽法來進行即興闡述,勇于出擊,還收獲了一朵小紅花。
第4次登臺,也就是最后一次講書。光著腳,接著十足的地氣,做了第1次線下講書。雖然準備不夠充分,最后有一點忘詞,不過還是順利收尾,圓滿完成了最后的任務。
第1次登臺讓我知道時間的重要性,第2次登臺讓我知道演講需要新意,第3次登臺讓我知道用心、主動就會有所收獲。第4次登臺讓我知道,上了臺整個舞臺都是我的,盡情發揮就好了。
一場游學,卻四次登臺,每次都有新的收獲,最終讓我蛻變成了真正的講書人。
從“人”到“書”再到“講”,經過這兩天的線下系統學習,以及未來21天的線上學習,我相信我能夠更有底氣的說出“讀好書,求甚解,我是講書人琿貓”。
附第一次線下公眾講書稿:
當你感到無助的時候,當你感到漫無目標的時候,甚至開始有些抑郁的時候,你會選擇什么樣的方式去解決這些問題呢,有的人可能會選擇尋求他人幫助或者借酒消愁。而我這里有一味草藥,可以迅速幫你解除這些問題。這位草藥到底是什么呢,到底又怎樣的神奇作用,今天讓我帶你走近作家畢淑敏的這本書《旅行是為了抵達內心和遠方》。
作家畢淑敏年輕的時候是一名心理咨詢師,有一天來了一位抑郁癥患者。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心理治療后,也沒有起到什么效果,最后建議這位患者去旅行。
一個月以后,作者在見到患者時,這位患者不僅說話語速快了一倍,兩眼炯炯有神,而且還帶了禮物送給她,跟之前的淡漠相比簡直判若兩人。這位已經快要治愈的患者告訴作者,在這次旅行中,他深深的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而且還想去其他地方繼續旅行,那么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轉變呢?
原來作者讓這位抑郁癥患者選擇夏天去三亞,而且跟的廉價團。
在海南島這位患者遇到了臺風,在恐怖的狂風暴雨和驚濤駭浪中,他覺得自己快要死了,雖然他感覺自己不怕死,但是在大自然的威力下,他開始珍惜自己的生命。
回來后又去了西北大漠,廉價團提供的住宿餐飲衛生非常差,到處都是蒼蠅。吃飯時10人一桌。大家都搶著吃飯,剛開始還謙讓的這位抑郁癥患者只過了兩天,就毫不示弱的爭搶了起來。
不知不覺中,許久不會微笑的患者的心情發生了變化,聽著鳥叫聲會露出微笑,感受到清風明月也會不由自主的微笑起來。
而這一切的改變都是因為這個抑郁癥患者在與現實生活有反差的旅行過程當中,身體不由自主的動起來,喚醒了內心深處沉睡已久的靈魂。讓患者整個人從內到外的活了起來。
旅行這味草藥治好了這位患者的抑郁癥,那么又治好了我的什么呢?9年前,我剛上大學,每天沉迷于打游戲,看小說,漫無目標。然而為了掙取學費和生活費我開始每個假期出門兼職。有意去選擇不同的城市,將兼職當成了一種旅行。
還記得8年前來蘇州,在郊區的一家電子廠里兼職。每到休息,就坐著公交車去城里,寒山寺,劉園,蘇州大學等等,都留下了我的腳步。那個冬天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沒有空調的刺骨寒冷,也不是那雙拉貨跑爛了的鞋,而是江南水鄉獨特的美。
就這樣在一次次的兼職旅行當中,我找到了自己內心最渴望的東西,喜歡上了這種在路上的感覺。逐漸開始有目的的去旅行,為了去體驗巴蜀文化,多次去四川和重慶,為了學習,第2次來到蘇州,把這次行程當成一次游學,又有了新的感受。
旅行對于我來說已經不是一味簡單的草藥,而是一顆仙草,它不僅讓我找到了內心深處的夢想,有了自己的方向。每一次旅行都有著不同的意義。
這本書還有很傳遞了不同意義的故事,我希望有一天,能夠拿著自己喜歡的書,坐在冰島的岸邊,聽浪濤中海盜們寫的詩,去體味異國文化。也希望有一天,坐在印度的圣河旁,親眼見證生命消逝的過程,去勇敢面對生死。那么旅行與于你又有什么意義呢?你未來又想去哪里旅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