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大師者,必學識淵博,品德高尚。陳寅恪算一個,其他人不敢算半個。陳君五次出國,博冠中西,通曉十幾門語言,對于古典史籍亦能隨手拈來,令人敬佩。我一直很納悶為什么民國時代社會動蕩不安,經濟也沒有現在發達,為什么能夠涌現出如此多的大家?胡適,魯迅,梁啟超,王國維等等,哪個在今天不是如雷貫耳?如今我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寫作的工具更高級了,再也沒有這種通才大儒,實在令人費解。
后來我漸漸明白,不是我們的條件不好,而是現在的人太浮躁了。沒個人都迫不及待期待自己的一點努力馬上變成專利,變成白花花的鈔票。教授忙著評職稱,學生忙著抄論文,最恨高考出題人,搞個漫畫把人性吹。不求經世治國,只求清談無過。所以我們年年盼諾獎,年年含恨歸。
文學創作如此,音樂亦如此。你不必驚訝小蘋果的通俗,也不必嘲諷喜歡你的幼稚。天朝的創造力一向如此完美,看看我們的近鄰日本,玩音樂的人的專注和心靜足以秒殺國內音樂人幾千倍。比如押尾的風之詩,那才是人與自然的融合最高境界。
做人認真,做事細致,其國才可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