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談《愛樂之城》之前,先借用一下《四重奏》里的金句,如下圖:
考慮到有些朋友還沒看《四重奏》,所以啰嗦解釋下這個比喻,為什么把這兩類人分別形容為蟋蟀和螞蟻,結合昆蟲的習性來解釋就是同樣是有夢,夏天時候螞蟻就開始籌備冬天的糧食了,而蟋蟀卻無動于衷,繼續唱歌享受生活。
《愛樂之城》就講了個蟋蟀跟螞蟻戀愛的故事。
女主米婭看起來像一只螞蟻,她每天也會像我們一樣被堵車困擾,但她熱愛演繹大夢,為了養成夢想勤勤懇懇地為生活買單,她一邊在咖啡店打工,一邊不放過任何一次試鏡,她曾在動情的念臺詞時被硬生生打斷,也因用外套藏著衣服上的咖啡漬必須保持鎮定,一次次失敗讓她想要尋到“茫茫人海里的那個人”,她在糾結要不要把夢想當作愛好。
男主塞巴斯蒂安好像是一只蟋蟀,他有一定音樂天賦卻傳統守舊,在打工的餐廳不愿意彈規定的曲目,也拒絕和不志同道合的女人戀愛,他并沒有用才華賺錢,而只想開一個爵士俱樂部,讓同好的人都來沉浸其中,這樣的做法讓夢想就變得像愛好了。
(2)
蟋蟀和螞蟻是兩種對夢想持相反態度的類型,他們的初遇大都是互相鄙視的。
螞蟻認為,夢想已經成為了這個時代的貶義詞,它常常變成某些老板為下屬畫的大餅,也化為不求上進者的借口,實際生存重要,但努力還是無法避免,不僅得廣撒網,偶爾也得亂投下醫,說不定下一次就中大獎了呢?每當聽到夢想,螞蟻腦中閃過的彈幕通常是:需要花錢買斷的,短時間內不能折現的。
蟋蟀覺得,暫時不能完成夢想的人,都是因為大環境不好,天賦不夠,蟋蟀不執著于各路廣撒網,堅決不病急亂投醫,每當聽到夢想,蟋蟀腦中閃過的彈幕通常是:需要持續投入的,短期內不能折現的。
(3)
螞蟻和蟋蟀一旦相遇,通常一開始發起追求的會是螞蟻,一方面是習慣了廣撒網,但蟋蟀身上的天賦及可塑性讓螞蟻覺得可以重點培養,迷茫的螞蟻一直希望有個人生導師出現,因為自己雖存有力量,運用的時候卻像發散的光線,這個時候蟋蟀的有的放矢就對自己很有幫助了。
蟋蟀一開始看不到螞蟻,蟋蟀很珍視自己的那點小才華,覺得不分場合亂秀太廉價,像螞蟻這種天賦不夠的人居然能臉皮這么厚,但漸漸的蟋蟀開始羨慕螞蟻的力量和熱情,螞蟻的務實和萌蠢讓蟋蟀有點憐惜起來,蟋蟀愿意幫助螞蟻,這不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尊,還帶著一點羨慕,因為螞蟻都敢做的事情,為什么蟋蟀卻不敢呢?
(4)
當生活陷入危機的時候,首先想到改變現狀的會是蟋蟀,雖然蟋蟀好不容易從螞蟻那里得到了落實夢想的動力,但蟋蟀也很懂這瀕臨死亡的熟悉,蟋蟀曾經差點陷入的沼澤,現在要學著懸崖勒馬了。
而螞蟻卻不一定再是螞蟻,她接受了蟋蟀的建議,用那些做螞蟻時所賺取的資金,成就了自己第一步獨角戲作品,這部演出后卻無人觀看的作品,卻意外的得到了某劇組的賞識,最終讓自己得到了一個完成夢想的機會。
(5)
螞蟻在看到蟋蟀放棄夢想,為了賺錢而去參加商業樂隊巡回演出時,她失望了,這個時候她才發現自己早已無法做螞蟻,而是逐漸的變成了一只蟋蟀,同樣蟋蟀也發現自己逐漸由一只蟋蟀變成了螞蟻,原來,他們為對方的改變是情非得已。
米婭抱怨塞巴斯蒂安總是巡回演出,關鍵時刻不在自己身邊,塞巴斯蒂安在和米婭爭吵時也說:“我現在這個樣子不是你希望的樣子嗎?”
兩人不過是談了一場角色錯位的戀愛罷了。
(6)
在愛情里,夢想實質上是一種對自我忠誠的能力。
蟋蟀和螞蟻雖是不同的,但他們卻能很好的互補在一起。
五年后,米婭選擇的丈夫就是一只螞蟻,那個時候的她,已經完全認同了自己的角色定位了。
當米婭再次遇到塞巴斯蒂安,他也已經完成了夢想,擁有了自己的爵士音樂吧,還原成一只蟋蟀。
結尾中那段腦補的遺憾里,塞巴斯蒂安要和米婭在一起,仍舊只能做一只螞蟻,他們雖然會在現實里幸福的生兒育女,卻只能走進別人的爵士酒吧里,蟋蟀為了跟蟋蟀在一起,蟋蟀只能將夢想放棄。
長久的愛情永遠都勢均力敵,這種相互成就后的分離并非消極,塞巴斯蒂安曾對米婭說:“我已經完成我的工作了。”所以,米婭也把真實的塞巴斯蒂安還給他自己,這就是這段關系真正存在的意義,遇到誰之前,取決于你到底是蟋蟀還是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