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小旮旯,都是世界的縮影。
看了戲影師哥師姐的畢業設計,主題叫做“旮旯”。每一位設計者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創設了一個小的空間,而其中,大多是坊間常見的不起眼的旮旯。有自家小院,有雜貨鋪,修車位等等,大多數人的場景選擇是一個小院,不精致的布置,還有長年累月不打掃所積累的污跡和破壞景象。小院雖破,生活情趣卻濃,除了多種多樣的現代文明創設的商品駐足外,食物是中國人生活中永恒的主題,物質再怎么缺乏,食物總是好的,多種多樣,美味新鮮。房屋布局的隨意也是中國人性格中隨和和創造力非凡的表現,用油漆桶當蓄水盆,用報紙防塵。沙發一拆為二,一半放屋里,一半放屋子外面,用來曬太陽時候坐。從這些也可以窺見中國人的享樂主義,生活就是為了享受的嗎!
看了這么多骨骼驚奇的小小庭院,讓我印象最深的卻是一個無比簡約的作品,它還原的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男用公廁。兩個小便器,兩個蹲位,小便器上有黃色的尿漬,墻面上盡是黑色污垢,還附有幾張游戲海報,一旁寫有五個大字,便后請沖水。與廁所的臟亂格格不入門口還有破壞又邋遢的紅色地毯,不盡讓我想象這座公廁剛剛建成時的樣子,是不是村長還曾過來剪彩呢?這件作品讓我感受到的東西,遠遠比其他作品來得多,它不僅僅是一種景象的還原,更揭露了中國人生活中無法改變的或一直存在的某種東西,這種東西是其他作品所無力表現的,或者說,是其他作品中的景象產生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中國人對文明的漠視和踐踏,對物質的不尊重和利己主義。所有的作品,都表現的是物質為我所用,所以其自身的完整和華美都可被我任意踐踏。
而現在,對物質的尊重與否仿佛是社會分層的重要參照物。巷弄坊間那恣意的生活形態愈發減少。普世宣傳的文明現象越來越多。不可否認,這個時代在變得越來越好,不管人們感受到的生活壓力有多大,社會黑暗面有多恐怖。當社會的主體對物質越來越尊重,越來越正視物質的價值的時候,我們就越來越能放下過去那虛無的價值觀,活得更貼近生活的本質。要知道,人的思想,可都是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上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