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昨天晚上跟一個朋友吃飯,兩人都默默的吃著,突然她停下來問我一個問題,"你覺得,你的人生到了這個階段,最大的財富是什么?",當時我腦海里一下子蹦出好多種答案,然后都被我一一pass掉了,就給他回了一句“懂得選擇,懂得堅持”。
? ? ?共修完,回來路上,我回想起自己說的這句話,我選擇學習佛法,真的是自己喜歡的?真的能堅持下去?剛開始學習佛法只因好奇,好奇日常碰到的那么有智慧的語句到底是怎么從佛法中來,遇到兮姐,我是無形中形成了個人崇拜,這么多才多藝的姑娘,肯定有東西可以學到,所以就一直堅持來上課,但今天的內容提到(149頁),老師父說大家不要迷信似的崇拜個人,要依法而住,依法而修,心中有法,才不會迷失,所以樹立正見才是目前最重要的。兮姐的話,我想聽,我能聽的懂,我覺得這個是目前比較關鍵的,從而也能收獲比較大。
? ? ? ? 發現很多人學習佛法,都是為了解決心中煩惱,為了增加智慧,挺多都抱著速成的心態,我一直覺得學佛法跟練武功是相似的,沒有去修內功,一直停留在表面的一招一勢,花樣百出,還不如有內功的一個直拳,就把你打趴在地,想盡快求得真經,我覺得只能解決一時的煩惱吧;而且我覺得初心很重要,佛陀初心是要了生死,所以創覺性發現無常法;六祖剛拜師時,就說要成佛,后來自身悟性與磨練,終成一代禪宗;我們的老師父,在書中也提到(140頁),他學佛之初就有一種魄力,要了生死,也是這個原因,才有了我們現在所接觸的一切。所以我結合日常生活經歷發現,初心有多重,功德有多深。
? ? ? ? 對于學佛法義的抉擇,佛陀涅槃后,大家就根據自己的喜好、修行方式、風格等各自形成部派(144頁)我們后期主要所修學的,是離佛陀最近的《雜阿含經》上的內容(134頁),世間公認的一部佛說經典,老師父說所講任何的法義,都必須經的起三法印(諸行無常、諸行無我、涅槃寂靜)來驗證我們所學的是否究竟,再通過對四不壞凈(佛、法、僧、戒)的認知,四預流支的踐行,來完善驗證我們對佛法的修行,我目前覺得各門各派,大多時候都是殊途同歸吧,目前自己的狀態是,能聽的懂,能喜歡聽,能結合生活,反省自身所經歷的一切,就可以了。
? ? ? 對于出世間正見之緣起中道,主要講的是“空相應緣起”認識緣起性空,一切無常,轉換態度與觀點來看當下發生的事情,所以面對一切最好隨順,它是放下我執,不是逃避或放棄。“中道”,不苦不樂為中道,我覺得苦修一定程度上需要的,它磨練的自己的修行意志與反省自己過往的執見,與處事的態度,而且很多人對苦的定義是不同的,就比如讓你去做飯,你覺得苦,而有些人卻覺得快樂,各自對法有所正見,其實都是在修行,我目前最反對的苦修就是摧殘自己的身體,身體是靈魂的載體,只有身心合一,才能更好的法隨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