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這兩天批閱學生寫的以“面對錯誤”為主題的作文,發現了這樣的問題:
? ? ? ? 一、學生寫到自己犯了錯時的心理活動,大多都是怕被父母罵或打,而隱瞞錯誤或是撒謊或是推脫責任。
? ? ? ? 二、從學生的作文選材看,有的孩子在回憶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時避重就輕,就寫一件自己曾經做過的其實也不算犯錯的事,比如第一次學洗碗打碎了一只碗然后媽媽教她怎么洗碗。難道是這些孩子沒犯過錯?而大家明明知道她前段時間剛犯過一個大錯---考試作弊。或許這些孩子還不知道怎么才叫犯錯。
? ? ? ? 三、就事寫事,事情敘述完了文章也就結束了,對自己的錯誤沒有深刻的認識,家長對孩子的引導也不到位。
? ? ? ? 學生作文中的這些問題反映出在生活中我們家長是如何面對孩子犯錯的:1.怕孩子犯錯,不讓孩子犯錯;2.孩子犯了錯不能接受;3.孩子犯了錯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教育。以上三點就造成孩子沒有勇氣面對錯誤,也沒有反思自己錯誤的習慣和能力(家長也是)。
? ? ? ? 太巧了!今天鄭老師的博文的題目恰恰是《盼著孩子出問題》。真希望學生家長能看到鄭老師寫的這篇博文。“為什么把孩子稱作為孩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孩子們最應該具備犯錯誤的權力,因為他們是孩子。孩子們最主要的學習狀態是通過自己的感知、探索和體驗來獲取知識、經驗和智慧的。”我想這一點家長都是懂的,可是他們(當然也包括我自己)就是接受不了孩子犯錯誤。看了鄭老師今天的博文我也才開始認真思考家長為什么不能正確面對孩子犯錯誤和如何讓孩子正確面對錯誤這些問題。
? ? ? ? 孩子在獨立的探索過程中,遇到的最多的障礙是“問題”和“錯誤”,當孩子們有問題時我們家長不一定能發現,而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家長又沒有意識去尋找孩子犯錯誤的真相,比如孩子洗碗時打碎了碗是因為他不會洗碗,孩子撞碎了花瓶是因為他做事毛手毛腳,他偷偷看電視不寫作業是因為孩子太孤獨,孩子偷偷拿錢是因為家長總是不滿足孩子的愿望或是孩子不懂得如何去滿足自己的愿望,孩子撒謊是因為沒有面對錯誤的勇氣等等。
? ? ? ? 那為什么家長不能正確地面對孩子犯錯呢?究其原因還是愛,我們的家長就不會愛孩子。鄭老師說了:“盼著孩子出問題,才是真愛。”盼著孩子出問題的家長懂得孩子的成長規律,才會信任和心賞孩子而沒有擔心地放手,并準備隨時給予孩子接納后的建議和幫助。有這樣心態的父母,孩子才會真正的活在愛中,活在溫暖和力量之中。
? ? ? ? 我們的孩子為什么不能正確地面對錯誤?還是因為愛!沒有愛,孩子就不敢真實、沒有自信,于是孩子也就沒有勇氣,尤其是沒有面對錯誤的勇氣。
? ? ? ? 鄭老師說,解決問題的根本不是能力,而是“自信”,其實,改正錯誤的根本不是錯誤本身,而是直面錯誤的“勇氣”,自信和勇氣才是真正的能力,要想讓孩子成為優秀的人,那這個人就要具備解決問題和改正錯誤的能力,要想讓孩子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改正錯誤的能力,就要永遠保護或者激發孩子的“自信”和“勇氣”,如果孩子失去了自信和勇氣的話,我相信所有的問題和錯誤將會成為他們追求事業成功和人生意義的巨大的障礙,我相信如果孩子沒有自信和勇氣而每天努力的解決問題和改正錯誤的話,孩子們要么功利的裸奔,要么失去競爭的能力。
? ? ? “功利的裸奔”!多么叫人心酸的詞匯!可我們的好多孩子就是在“功利的裸奔”!他們在沒有真愛的環境中為了取悅父母、取悅爺爺奶奶、取悅老師、取悅身邊的人而努力地讓自己不犯錯誤,而他們又無法讓自己不犯錯誤,當錯誤來臨時,他們是多么的恐懼,多么的無助!
? ? ? “失去競爭的能力”!多么讓人憂心的詞匯!哪個家長愿意自己的孩子將來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 “失去競爭的能力”?可是又有幾個家長認真思考過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和勇氣?我們有多少家長一直在無明中幫助孩子制造著追求事業成功和人生意義的巨大的障礙!
? ? ? ? 真希望家長們好好跟鄭老師學習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