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天,閨蜜在聊天群里列出了一張表,用量化數字標注了自己的2017年。友情的標注是“一年54個周末,108天,2017年我們在一起聚會10次,20天左右。2018年,爭取每個月聚一次。”除去工作日,在我們基本可以自由支配的周末,友情的相聚占了五分之一,是多?是少?
? ? ? ? “思蜜噠”是北京閨蜜群的名字,2012年組建成功,隊齡五年。大姐王小象(遼寧),二姐薛小灰(江蘇),三姐呂小仙(北京),再加一個李小妹(江西)。每年生日和跨年是雷打不動的“規定動作”,群內宗旨是“友情也需要儀式感”,群內原則是“可以有家屬不宜參加的活動,但堅決不可以有缺席的隊員”。
? ? ? ? ?儀式感,百度百科里的解釋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儀式感無處不在。法國童話《小王子》里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生活中,我們的儀式感都給了誰?我們把儀式感給了親情(更多的是下一代),懷孕照、出生照、滿月照、周歲照、生日趴……朋友圈里天天上演著孩子古裝、現代裝的各種展示,生日現場堪比父母婚禮,高端大氣上檔次,這樣的儀式感有著濃濃的記憶點;我們把儀式感給了愛情,不管戀愛或婚姻,不管俗套或新奇,只要節日就找不到不排隊的餐廳和影院,禮物是見證愛情的必備,最次也得找個館子出去吃一頓。一周七天,工作五天,加班無法預估,再晚我們也得回家,再累我們也會問候愛人,那我們留給友情,又有多少時間呢?
? ? ? ? ?生活也許終究會歸于平淡,我們用照片、聚會、旅游等各種方式見證著日復一日、記錄著刻骨銘心、感恩著活在當下、憧憬著有朝一日......前段時間湖南衛視一直在播一個電視劇《親愛的她們》,拋去其韓國改編的因素,單純去看這個電視劇,還是常常被情節感動,人這一輩子,最后陪伴自己走到生命盡頭的都有誰,掰著手指頭應該能數過來了。電視劇最后一個鏡頭里,她們坐在海邊,身邊有磕磕碰碰依舊在一起的老伴,有曾經的初戀,更有陪伴的彼此。
? ? ? ? 人生兜兜轉轉,你在,我在,她在,足以。
? ? ? ? 在兜兜轉轉的人生中,讓儀式感將東南西北的我們拉到一起,不讓“下次再約”成為借口,不讓“最近很忙”成為托詞,讓“規定動作”成為習慣,讓話題在青蔥歲月、躊躇滿志、家長里短、詩和遠方中自由穿梭,你說,我聽,她陪。
? ? ? ? 友情,要有濃濃的儀式感。2018年,我們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