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老K來訪,幾番寒暄之后,便感嘆自己苦逼的人生。
他說自己人到中年,朋友圈里大多朋友事業有成。年紀越大,越努力。似乎成了這個時代的特征,從金字塔理論來看,人到中年的朋友,奮斗已近20年,似乎已處在金字塔上端,也即已爬上實現自我價值的那個格子,因此朋友圈里依然在忙碌的中年朋友,忙碌著正是自我價值的體現,他所曬出來的往往已不是打工的局面,而是自己的一份事業。做企業的,往往已為公司老板,做學問的,至少也混充了一個主任,做培訓的,粉絲也不少于10000,從事演藝的,獎杯已經無數。。。。。。
我承認這個年齡段所謂的人生贏家,從前我們都處在一個水平的圈子里,包括老K。老K是我高幾屆的校友,學生時代是學霸,用現在的話來講,叫會計界的男神。如果說老K一直默默無聞做他的學霸,估計憑他的智商,現在應該是會計界泰斗了。
然老K不僅會計學得好,他興趣廣泛,而且善學,四年大學,獨領風騷。唱歌,畫畫,足球,寫作,外語,吉他,樣樣沾了皮毛,這也是老K最以為傲的地方。的確,相比于常人,他的愛好和知識面寬泛得多。
老K先是去了一家外企干會計,外企工作強度大,一崗多人,而且三年之內不換崗。每當周末、節假日總是加不完的班,三年已是老K最大的容忍期限,老K深感自己懷才不遇。想重新開創新局面。一次機會,報社招聘,憑著在校時候的一些優秀文章和流利的談吐順利進了報社。
一切從頭開始,盡管老K有三年工作經驗,但這三年似乎與新聞事業毫不搭邊,所以各種苦逼活接踵而至,都說干新聞吃的是青春飯,這一點不假。每當,老K看著自己和比自己小幾歲的學弟學妹們干一樣的活,拿一樣的薪水,心里怎么都不是滋味。
老K再一次離開了報社,這次他嗅出了商機,互聯網正在興起,他學著做網站,對于自己的智商他一直沒有懷疑過,他開始日益琢磨學習互聯網知識,找朋友借了一些錢,全身心地投入,由于沒有計算機基礎,他必須比計算機專業人員多花三倍的精力去學習培訓,網站沒做成,自己卻人生第一回住進了醫院,這個時候老K已經奔到三了。
出院了,老K對自己的人生各種思考,他依然對自己信心滿滿。他熱愛唱歌,于是加入各種唱歌群體,活躍在夜店,婚慶舞臺,社區舞臺。只是好多90后喜歡的歌老K真的力不從心,老歌的受眾有限,最重要的這行實在太浮躁,自己這點愛好和水平在此圈里真算個P。
過后,老K把各種自己的愛好一一經歷了。不知道為什么,過了30歲,之后的日子會越過越快,眼看老K過了35,仍孑然一身,房價水漲船高。再奮斗一年,房車依然無望,工資永遠敵不過房價,人生的積淀蕩然無存。
說到此,老K重重地嘆了一口氣??啾频睦螷,學生時代的驕傲,在這張半蒼老的臉上已然消失殆盡。
我說老K別這樣,你智商還是很高,只是心智晚熟而已。大凡成功人士,基本喜歡穩扎穩打,基本不離開專業。即便是跳槽,也是專業相關,術業有專攻,興趣永遠只能是興趣,你喜歡寫作,當你想把興趣作為一種職業去從事,那么就得從基礎開始對待,你得花時間花精力,你得有足夠的耐心和承受力,沒有一種成功的職業僅憑興趣就能輕而易舉地獲得,成功需要汗水的積累,這不是說教。你做了三年會計,剛打好基礎的時候你跳槽去了一個與會計毫無關聯的職業,你不但浪費了會計生涯那三年,而且還在新聞這個職業上倒退三年,何況你并沒有經過系統地新聞專業學習,你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到了這個年齡段,朋友圈里已積累了很多人生贏家,總結了他們的特點,大凡成功的人,就是跳槽最少的,即便是跳槽,也從事著原來行業或行業相近的職業。職業需要積淀,經歷經驗都是財富,尤其是學會計這行的,更是如此。
雖然名利不是最重要的,但到了某個人生階段,有名有利同樣也是對自己職業水平和能力的一種現實回報,仔細想想,不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