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一個很神奇的數字。“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三天打漁兩天曬網”、“三足鼎立”、“三心二意”、寫議論文時,老師建議“三段論”、敘述一件事情從起因經過結果三個方面展開等等。由此可見,“三”的魔力可見一斑。
你以為“三”的魔力就只有這些嗎?當然不。今天,剽悍晨讀就給我們分享了一本非常棒的書,名字就叫《重要的事情說3點》。
《重要的事情說3點》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溝通寶典,作者是日本作家八幡紕蘆史,該書就教你如何運用“3”的魔法來實現完美溝通。
晨讀中分享了幾個技巧,讓我們輕松實現三個溝通目標。
1、讓對方愿意聽
我們在演講的時候建議演講的重點內容不可過多,三個即可,同樣的,我們平時與別人說話,也不要一口氣說太多,說多了人家會厭煩,尤其是你有求于別人的時候,若是一開口就滔滔不絕,你還沒講完估計人家就要拒絕你了。
那么說幾個點最好呢?不多不少,三個就好。
為什么說三個就好?說少了,說得不清不楚,人家都不知道你要干嘛,怎么幫你呢?比如你和你的同學說“幫我寫一份學習報告,明天早上交”,這個要求聽上很簡單,但是你的同學一頭霧水,她根本不知道具體要寫什么報告,困不困難,要寫多少字數,在要求不明確的情況下,她可能就拒絕你了。
說多了也不好,再如寫報告的例子,你一開口就和你的同學說:中心觀點是什么,材料在哪里找,具體用什么例子,哪里要插上名言名句,怎么結尾,分多少段,你說得太詳細太累贅,對方就會覺得太麻煩,可能立刻就會拒絕你了。
所以最好怎么說呢,就三點:①寫一份關于象牙走私貿易的報告,②字數在1500左右,③明天早上交。
當然了,這只是舉例,作業呢還是要自己去做的。
2、讓對方聽得懂
我們與他人交流過程中,對方聽不懂或者曲解了我們的意思,往往是因為我們一股腦拋出了太多信息,或者偏離了話題,讓對方思維混亂、邏輯不清,從而對我們產生誤解。
那么怎么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呢?
從事實、意見、情感三個方向依次順序表達,可以讓他人更清楚明了地理解你。
我們或許在影視作品中或者在現實中都看過不少夫妻爭吵的畫面,而細究之下,其實引起他們爭吵的原因無非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從一樁小事到燃起世界大戰,導火索往往是溝通不力。
而溝通不力的結果往往會讓我們與家人朋友的關系邊得更加僵硬。
室友有個不愛打掃的習慣,為了說服她主動打掃,我們費勁了心思,強硬地要求了幾次無果之后,我們決定曲線救國,我們先跟她說“一個宿舍里每個人都有維持寢室衛生的責任,這周是你值日,前兩天衛生還好,但是今天地板已經有些臟了,希望你能抽時間打掃一下”,這是事實;說到這里,室友已經有些良心發現了,我們乘勝追擊,進一步告訴她,“我們既然分配在一個寢室,就要在一起住四年,你不會想看到我們寢室垃圾滿地放,蟲子到處爬吧”,室友很動容,說我下午就打掃,目的達成后,我們再來個微笑緩和一下,拿出感情殺手锏,“我們也是為了你好啊,試想想如果你走出這個門,沒有責任意識,誰愿意和你住?”
我們這種曲線救國的方式,與最初強硬得要求室友打掃衛生目的是一樣的,但是換了一個方式表達,從事實-意見-感情三步出發,結果卻大相徑庭。
3、聽完立即行動
對方聽完了你的話,那么就要開始行動了,那么,我們怎么讓別人愿意采取行動呢?依舊有三個需要層層遞進的三個溝通小技巧。
第一:詢問意見
如果你想別人幫你做一件事,盡量不要開門見山就提出你的要求,否則你態度太過強硬會遭拒絕。我們不如換一個請教的態度向對方征求意見,引出你想要做的事。
第二:贊美或肯定對方過去的經驗
引出話題之后,贊揚一下對方過去在類似事情上的經驗,肯定她的優點,讓對方有成就感和自豪感,無形之中提高她愿意幫助你的幾率和意愿。
第三:發出邀約
經過前面的鋪墊,仔細觀察朋友的反應,她是否已經比剛開始的時候表現得對你要做的事情感興趣多了,是不是更有意愿要幫助你?那么,這時你就可以大膽說出你的請求了,她答應你的幾率肯定比你一開始就直截了當地提出邀約要高得多。
生活中,我們不管是與同事溝通,還是與家人相處都可以使用這三個溝通小技巧,它們不僅可以讓我們與他們進行更有效的溝通,還可以避免很多不愉快的小摩擦。
以上就是溝通法則中“3”的一部分魔力,你都get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