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擅長則難自信
參加一個學習會,首先發言的姐姐用方言說了兩句話后,看到在座的幾個年輕人迷茫的眼神,意識到這幾個外地的年輕人聽不懂本地方言,笑著說:“我普通話很差,但是為了照顧外地來的小朋友們,我就勉為其難說普通話吧,大家不要笑話。”
換成普通話后,這位發言的大姐有點方言口音,“保護”說成“保復”,“環節”說成“煩節”,“恐慌”說成“恐方”。但是總的來說并沒有她說的那么差,而且不影響理解。只是讀到最后,她的聲音開始有點顫抖,讀到自己不太確定的讀音,就會停頓一下,同時腿抖動一下。
她平時都是大聲說話大聲笑的,只要講普通話就有點不自在,多次停頓重復。越想說好越說不好,一急就不時停頓重復,讓人一聽就感覺到她的緊張和不自信。后來我陸續聽到這位姐姐說過幾次普通話,但是似乎長進并不大,且人一多她就有點緊張。
這位姐姐的不自信,無疑是因為自己不擅長說普通話,她自己深知這一點,也很在意這一點,但是并沒有去刻意練習普通話,所以她一碰到必須說普通話的場合,就會緊張就會不自信。
2/自信可以通過成就來獲得
我一個同事,今年的市級演講拿了第一名,可是在兩年前,上演講臺前,她也會緊張到無以復加,邊背演講稿邊說腦袋要成漿糊了。上臺后,語言也算流暢,但是時不時的顫抖和語音重復還是暴露了她的緊張不安。
去年,演講前一個星期,我在廁所前的洗漱臺遇到她,她正在對著鏡子背演講稿,一遍一遍地背,同時不停地調整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看到我后,她笑著說:“實在太緊張了,先來背一背稿子。”這一年,她的演講很驚艷,雖然只得了第二名,但是給聽演講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今年她得了第一名并不是出乎意料的事,對手每年都有變化,她的演講也變得越來越精彩。當年紅著臉、小聲念稿的小女孩,如今往臺上一站,就是演講的女王,意氣風發揮斥方遒,自信滿滿。
3/自信的提高須躬行
那個發言的姐姐之所以會緊張不自信,因為她不擅長說普通話,沒有去刻意學習和練習,又很想表現得好一點(或者說是為了照顧他人的感受),然而事與愿違,發言時突然怯場,然后越來越怕,越來越不敢說普通話,進入惡性循環。
相反,那個一直刻意練習演講的女生,她花時間花精力去練習,再根據練習的效果不斷調整站姿手勢和面部表情,她的演講慢慢地博得滿堂喝彩,她自己也是越來越自信,只要有機會,就大膽從容地上臺演講。
一個人的自信從來不是你喊一喊我要自信,或者別人耳提面命說要自信就有的,自信來源于能力,如果你的能力沒有達到一定水平,聽了任何心理學大師的課都無濟于事,看心理醫生也會幫助不大。
4/自信來自于底氣
不自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對于不自信的狀態不去改變。
如果我們不自信的領域并不是這一生心之所向,或不會影響自己的工作、生活,那么無須擔憂。
如果不自信的領域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影響,如自己要靠“它”生存甚至以此改善生活,那就一定要好好學習鉆研,當你能夠信手拈來,駕馭自如,你肯定會越來越自信。
記住,自信來自于底氣, hold不住的話,談自信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不過我們并不是要方方面面都出色,只要在某一領域能有超出一般人的能力,那么我們就能在其中找到自信,然后又可以促使自己更努力,如鉆研得更深,或開拓新的領域,這也是自信的人會越發自信的原因——自信讓他們變得優秀,而優秀當然也會更自信。
所以,你只需去打造那張能撬動你自信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即可。
By.林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