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加入了單位抱團養娃閱讀群,群內孩子年齡和我家的比偏小很多。喜歡看著與神靈和自然相通的這樣年齡的孩子,不需要知道他們在干什么,看到他們就是無限的能量。也喜歡跟著她們的步伐,再回看一下這方面的書籍。很為他們高興,這么早就接觸到這樣的書籍并努力成長。我是個尋求舒坦的人,因此孩子兒童階段所顯現出來的目標錯誤(書中的說法),我是勁量逃避,因此問題要到小學才開始顯現,開始權力之爭,慢慢走出低段的權力之爭,開始現在的處事模式(自我感覺還不錯)。書是借的,不想再增加家中收納空間的負擔,有幸看到同事圈劃的筆記,想來不同的時刻看同一本書感覺也是不一樣的,一本書適合隔幾年再翻出來看看。
? ? ? ? 拿起這本書,看了目錄,感覺很多目錄標題字眼很熟悉,是自己經歷過的感覺。一到三章應用了大量的篇幅,是基礎也是總結,是值得隔斷時間反復回看的。后面則是具體的操作。
? ? ? ? ?書中很多具體冗長的案例,其實我沒有細看。我只看頭描述什么情景問題,最后作者總結的建議方案。一來書中二娃三娃四娃的情況離我太遠,二來,也記不住具體的操作方法。作者要傳達的更多的是一種理念,從具體的實操建議中得出的感悟,從個案到一般。這也是我喜歡這類書的原因,太個性化的書籍只適合性格氣質和書中完全匹配的情況。
? ? ? ? ?總得來說,需要家長建立自己的信心,從容面對失敗以及失敗后的調整和放松,讓自己有再次挑戰的勇氣。比如書中提到的用 ‘激發、鼓勵代替強迫順從’。簡單的一句話,何其難也,也許你嘗試了十次失敗了十次,然后你心里就想,去它的鬼屁東西,騙人的,然后又回到強迫的老路上來,畢竟周遭還是很多人告訴你,一開始就是強迫,才有后面的成功。確實有的孩子氣質適合強迫的方式,強迫見效快效果好。還是引用書中說的‘關注當下,有解決當下事情的能力,留心你小小的進步,就能放松下來,對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理念和實踐需要時間,不是一夜之間能做到的。’我的理解是,從失敗的事件中,肯定你在事件中做得好的,進步的。失敗了可能是由于你對孩子的觀察還是不夠不到位,因為隱藏很深。引用書中的‘隱藏在孩子不良行為背后的錯誤目標非常深遠牢固,不是一次正確的回應就能得到解決的。’作者也提到了,雖然列舉很多實例,但還是不能包攬所有。路是靠自己的成長智慧開創的。
? ? ? ? 關于自然結果,想說事事自然結果,會不會讓自己太缺少人情味了,并且過了的話,是不是又顯示你太強大,孩子太弱小了。大環境下也很難堅持吧,畢竟家里不是你一個人,操作不成功,反而讓孩子覺得你出爾反爾,或者媽媽弄不過奶奶等等。所以一個人的時候小范圍應用一下就好了。
? ? ? ? ?另外書中提及的自然結果實例,吃飯問題,不給吃。好像接觸到外國人寫的都強硬的說不給吃,始終不太明白,孩子太多的緣故嗎?不用說家長的心硬不到那一步,而且也覺得沒有必要走到那一步。不吃得時候,我會傳達一下,飯菜里有家人的愛,我們也很享受大家一起吃飯分享的時間。再不吃就隨他,也許到睡覺,孩子還真不餓。如果餓了,就表明,孩子增加了家長額外的負擔,可能會導致今天故事等陪伴等時間的減少,因為家長也有家長的時間安排。然后讓孩子等待,完成你手頭的工作,再給他去做。大點的孩子如能自己燒,也可以讓他自己花時間去燒,同樣會占用他自己的時間。在愛中讓孩子體驗邏輯后果,或者說就是他的責任。
? ? ? ?關于書中第九章提到的秩序,即使你覺得這個秩序真得很棒,終身受用,也需要是孩子認可的秩序。比如孩子整理房間,整理書包。你不可以說你那么亂,找本書都找不到,效率太低了,用我的方法,跟你說了要整理。事實是,孩子看來房間不亂,他也不覺得那么快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有多少必要,慢慢來也不錯。那么你能傳達的只能是,我感覺我沒法走進你的房間,這樣的房間讓我覺得很不舒服,正如上次你對哪件事情不舒服一樣的,請你體諒一下我的感覺,我們配合一下,你也完全有能力把房間收拾妥當。曾經就此言論,孩子讓我不用進他的房間。我就讓他自己掃地、自己疊衣服放衣服找衣服,核對作業也請到客廳,后來孩子體會到還是要讓我進他房間的,因此會合作。書包只有尋找他把東西搞丟的機會,體會有必要整理,然后體會整理確實也給他贏得了時間去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
? ? ? ?關于物質獎勵。稍大一點的孩子,如果經歷了前期成功體驗性不足,一開始還是需要的。等他的合作行為達到一定次數后,也體會到自己的成功后。和孩子討論,這個事件中,你真正受益和快樂的是家長的物質獎勵,還是其它的一些什么。
? ? ? ? ?十三至十五章,訓練新技能、贏得合作,避免過度關注。我的理解是運用方式方法,贏得合作,開始訓練新技能的時候,家長是需要過度關注,或者說是細心花時間的跟進的,正如21天習慣養成,時刻需要鼓勵和反饋,因此找個自己狀態好的階段,開始新技能的培養。
? ? ? ? ?十八章用行動而不是語言,成年人成熟的思維,決定了善于語言說教,而孩子的耐心程度,剛好不善于集中注意力聽你冗長的說教,他是行動派。然后語言和行動就處于無法溝通的兩條平行不相交的道路上,我們讓一讓孩子,既然你覺得吃得鹽比孩子吃得飯說,那么你一定會能配合孩子用行動去處理問題。
? ? ? ? ? 對于書中提及的購買玩具等東西的滿足欲望時,我覺得現在的孩子基本物質是不缺的,所以沒有必要過分苛刻,不然又是一場家長有金錢控制能力的之爭。有些時候得到的無非是一些生活必須,跟成年后的生活必須品是一樣的,只要在你的經濟能力范圍內。同時隨著成長讓孩子認知到勞動付出、獲得財富及購買需求品的關系。
? ? ? ? ?第二十三章激發獨立,書中說‘絕對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得事情’。稍大的孩子問你,為什么不幫我做,你是否會回答他,因為你覺得他自己可以。那么如果有一天你有點懶,然后讓孩子給你盛一碗飯,他也說憑什么,你自己會為什么讓我來。這樣的一來一去,是否缺少了點人情味。我不是憑空瞎扯,確實發生過。我當時直接就承認,自己有些犯懶,需要孩子這個家庭的一份子給予一些關懷,正如有時我也會擺好一家人的碗筷。并告訴孩子,你要是偶爾有些犯懶的時候,也可以讓我幫助。
? ? ? ?按著書中要領去行事,無形中產生了自我壓力,壓力又不利用促進按照書中方法去成長。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圣人,你的情緒,處事的反應,受到工作、生理等各方面的影響。因此不要事事苛求自己,今天我看著你煩了,就是沒耐心,好好和你說話了,走開便是。溜走了一次成長的機會,還有很多很多次,總比這次擦出火花帶來傷害,需要很多次的修正,好得多。這也是書中說的,人人平等,這也是你享受休息的權力。
? ? ? ?題外話,現在宣揚的,爸爸去哪里了,爸爸缺失了。我們童年的時候,很有可能是爸爸媽媽都缺失的。所以爸爸并沒有走,而是當今的養育需要家長對孩子更多的觀察,女性又善于觀察和對待細膩的事情,自然女性比較早得進入這個角色要求。換個啊Q的角度,只要爸爸不缺失和媽媽在一起的生活,媽媽又不缺失對孩子的養育,那么就可以劃兩個等號,爸爸自然就不缺失。其實爸爸和孩子一樣,不善于聽冗長細膩的語言表達,如果你的觀點是對的,點到即止,自會理解。你能平等對待孩子,一樣要平等對待爸爸。不能因為他是成年人就苛求,兩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