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周的北京,好幾天風和日麗,天氣回暖,天空湛藍。
于是,大家中午時間都出來走走。
我和一位同事一起在附近的公園里散步。
走到公園一角,同事對我說,這里每天都有一群人在踢毽子。其中,有一位老先生是小兒麻痹癥患者,兩條手臂都萎縮了,幾乎派不上用場。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知道,老北京的花式踢毽是很厲害的。我很難想象,失去了兩臂保持平衡的作用,還能跟別人一起玩得來。
我們就在旁邊看了一會。
“今天他也在踢,就是那位。”同事說。
我順著同事指的方向看過去。
只見毽子從網那邊飛過網來,在離網很近的地方,直直地就要掉到地上。那位老先生沖上前去,勾起一腳,毽子就被撈了起來,又順勢一帶,毽子又朝著對面飛過去。
又看了一會。老先生腳腳都中,而且救了好幾個險球。
這樣的狀態,讓人一點都覺不出他是個殘疾人。
不但這樣,還讓人很感動。
我常想,判斷人生過得怎么樣的標準是什么?
如果按照生來抓到什么牌的話,人和人簡直就不能比,人也不用努力奮斗了。這個世界將是一潭死水,沒有生機和活力,只有深深的絕望。
人不能決定自己抓到什么牌,但可以決定牌的打法。
抓到好牌,但打得稀爛的大有人在。
人總是希望越過越好,一代更比一代好。如果不但沒有提升,反而退步了,那種滋味,比一開始起點低更難過。
相反,如果在低起點上,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充分挖掘潛力,境況越來越好,那種成就感是非常大的。
人生的進步,也不僅僅體現在外部的成就上,還體現在人格的成長上。
如果我們的內心足夠強大,堅強如磐石,就能有見解,有定力,面對任何處境,都能勇敢坦然地面對。就如踢毽子的那位老先生,他的樂觀精神不能使他的肢體變得完美,但是他可以完全融入喜歡的事情,忘記了自己肢體的殘缺,別人也根本不會特意去關注他的殘疾。
評價人生成功與否的標準,就在于能否把手里的牌打好,就在于能否坦然地面對人生的各種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