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初來乍到簡書,投了兩篇稿子,未曾想都被編輯推上了首頁以及今日看點,高興之余想到的更多是責任。因為近期接到一些朋友的反饋,:“老言,你別光顧著自己玩??!你帶帶我們?。 薄肮鈺駡D算什么英雄好漢!有本事把你的底子露出來~”
好吧~
其實我這個人不善于總結,但是想想能夠幫到更多的朋友,我也是義無反顧了。
所以,今天給大家帶來一波干貨,如何拍出讓人看起來舒服的照片。
現在時代發展的很快,手機的相機功能日益強大,我想,很多朋友在朋友圈發照片的時候,都是想拍出最美的一張,但,又不知從何做起,看書吧,太枯燥,也太專業??唇坛贪桑裁礃媹D光圈快門,上來就把小白用戶給整懵了(旁白:我只是想發發朋友圈而已?。。?/p>
名詞解釋:小白,即新手,小小白,即新手中的新手。
所以,今天咱們不講參數,不講專業術語,只講通俗易懂的,樓主爭取讓你們看一遍能夠簡單理解上手,看兩遍能夠消化為自己的知識,看第三遍的時候照片的舒適程度能夠完全區別開自己以前所拍的照片。
OK,咱們進入正題。
正文
(文中照片選自樓主2014年冬的澳門游 均為原圖直出)
首先,你要確定,你的拍的事物,是否值得拍。
要將美好的事物,通過照片記錄并以最美的方式表達出來,
從思維來說,有三大要素:
1.明確主題
2.突出主體
3.簡化畫面
從行為來說,同樣是三大:
1.“兩個多”(多角度,多拍)
2.等待
3.選擇
那么我今天將從這幾個方面來給大家講解。
一.思維
明確主題,很簡單,就是說,你想通過這張照片來表達什么。
口說無憑,咱們上栗子。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你和幾個朋友,一起去同一個地方玩(比如看花展),完了拍了好多美照,高高興興的在朋友圈曬圖了,
然后,你拍的是介樣的:
介樣的:
而你的朋友拍的是介樣的:
Why?
此時,如果你拍出的是圖1或圖2的,那么你要細心閱讀反思,發現自身的問題,如果你拍出的是圖3或者類似圖3,而你也不懂得為何自己拍出的照片會比別人的看著舒服(當年的我即是這樣),下文會讓你更深刻的了解自己。(如果你的水平在圖3之上,那么你也不屬于小小白了)
首先,這是一個花展,所以拍的主題肯定是要體現花的美麗,主題是體現花,那么主體肯定也是花,什么花?我選的是格桑花。
那么,我們現在來看前兩張照片的問題。
圖1,畫面太雜亂,雖然拍到了花(明確主題),但占了畫面一大部分的木板以及路人的腳是什么鬼? 所以這張的問題是,沒有突出主體,以及簡化畫面。
圖2,路人和木板是沒有了,但也是非常的雜亂無章,前面大片的葉子搶了鏡。主體是花,要想著如何突出它,而不是拿著手機/相機,對著一片花海就咔嚓一下,同樣,這張沒有做到“突出主體,簡化畫面”,只是相對圖1來說,相對的簡潔。
圖3為什么相對圖1圖2看起來要舒服呢,1是取景,舍棄掉了大批量的雜亂的花海,只注重一朵花,二是虛化(后面的朦朧感),把后面的花與主體都隔離開了。那有朋友又要說了,”你相機拍的當然站著說話不腰疼了,手機哪來這種虛化效果?”
恩,其實手機也是一樣可以實現的,這里教大家一招,手機如果也想獲得類似上圖的虛化效果,那么記得虛化準則里的其中一條,離得近。
再上例子:
此圖是我N年前用的三星S4拍攝的,N年前的手機都可得到這種效果,更何況現在呢?
二.行為
好吧,我承認,其實這三張都是我拍的- -
只是那時候對攝影一竅不通,拍照對我來說就是怎么舒服怎么來,拿著我堂姐的三星NX1000,自動擋咔咔咔就拍 - -。
但是我做了行為里的三件事
1,多角度,多拍
多角度,圖123的角度都是不同的,這里大家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再上例子2:
此圖是澳門的地標---大三巴
地標級的建筑狀態基本是如下圖所示,人滿為患,拍照根本不知從何下手,也就草草應付了事。
(所以我當時沒有拍,現從度娘找了一張)
那么,此時可以換一個角度:
可以看到畫面中依舊人滿為患,但是這樣的取景角度,完美地避開了人群.
多拍,這跟多角度多少有點重復,因為多角度就代表著多拍嘛,但是,同一個角度也要多拍,因為這里涉及到一個小白常犯的錯誤:
沒對好焦,或手抖。(對焦,即對準你想要拍攝的物體,讓其在畫面中呈清晰狀)
手機來說很少出現沒有對好焦的情況,通常是對錯了焦。
沒對好焦或對錯焦大概是這樣子的:
繼續上圖:
大家可以將此圖放大查看,可以看到畫面中沒有一朵花是清晰的,為什么?
A.樓主從沒見過這么大的場面被嚇得手抖了
B.樓主第一次離開祖國大陸心情非常地激動,心里非常的“上(忐)下(忑)”所以手抖了
恩,不管怎么說,就是手抖了,如果我沒有認真看,我也不會發現,在我認為這次花展中最滿意的一張照片,其實是一張廢片。
2,等待
其實細心的同學已經發現了,在圖2中,有幾縷陽光灑在花朵上,那么此時,我只要等一等,隨著地球的自轉,它是會撒到我想要拍的那朵花上面的。然后我就蹲在那里等,在等待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找角度,在思考,圖5的角度還有沒有再改進的空間?我拉近距離或拉遠距離又會有怎樣不同的效果?一切都已準備就緒,最后,在陽光剛好撒到主體上的時候,我按下了快門,于是,圖5就進化成了圖3.
又或許,你想要拍的景物周圍,也有很多人在拍照,其實這里大家都懂的了,等他們離開,或者,如果你趕時間,可以和他們溝通,讓你先拍。
3,選擇
OK,此時你已經得到你滿意的照片了,剩下的就是在你的社交軟件里發表,可以美美地曬上一番了,如果你只發一張圖3,那么,你的朋友也許會這樣說:“哇,好贊啊,你這個是什么相機拍的,我也想買一個!好棒棒!”,然后這時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回他:“滾,這都是靠勞資的技術拍出來的,你給我個手機我一樣能拍出來!”
但是,如果你把圖12345都發上去,人家就可能會這樣說:“喲,那圖不錯呀,可是怎么跟其他幾張畫風明顯不同呀,是不是你偷的別人的圖呀!”
So,這里的選擇涉及到兩方面,一個是你選擇將哪張照片發出去,一個是你選擇哪些照片要存留在你的手機或相機里。
然后,樓主是個比較念舊的人,當時是這樣想著,好不容易拍了這么美的花,留著唄,留個念想,當我看起這些花,這些照片的時候,就仿佛我又重新回到了那一天。
如果換做是現在,比以前挑剔得多了,對自己的要求也嚴格很多了,估計留在相機里的就只有一張圖3吧.
所以我現在也很慶幸,如果當時不是懷著那種想法,可能現在我也沒有素材來給大家做這一期分享。
恩,感謝當年的我自己。
題外話
這里想和大家聊一個話題,可能也是很多同學有在考慮的問題,包括我的朋友之間,都有過,或者正在有這個想法,
就是,“你拍的照片那么美,都是因為你拿著相機,我拍的照片這么LOW,都是因為我拿的是手機”。
錯,大錯特錯!
攝影界有這么一句話:“攝影就是到達并記錄讓你心動的地點和瞬間”。
從上面這句話可以看出,這里沒器材什么事。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假設此刻你面對著玉龍雪山,你手里拿著的是iPhone6,你對著雪山一咔,大片!假設此時你住在城中村的低矮樓房里,你突然奇想的想往窗外拍一張風景照,此時即使你手里拿著幾萬塊的設備,幾萬塊的鏡頭,又如何?透過窗外你只能看到一棟棟平凡無奇的樓房。
但,我不是說器材沒有用處,好的器材能獲得更好的畫質,好的鏡頭能獲取更好的虛化更好的取景焦段,等等等等.......
我想說的是,攝影,器材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的“眼睛”,那雙發現美的眼睛。
永遠不要妄自菲薄。
尾聲
沒有人一蹴而就,你需要勤加練習,多思考,多咀嚼。最后能夠把以上所述重點,在你按下快門之前,變成你的本能思維。
本文以分享基礎知識為主,面向的是小小白用戶(無限接近于0基礎)。
目的是和大家分享一些我攝影路途上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夠幫到大家。由于第一次寫知識分享,可能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歡迎您的指正,也希望您能諒解。
以上。
如果對本文中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在留言中提問,我將一一回復。
如果文中沒有你想要的,沒關系,可以留言-或私信告訴樓主,我會根據用戶反饋統計來決定我的下一篇文章的內容。
如果本文對你有幫助,請分享給你的朋友,拯救更多的小小白,也請關注我,后續我會給大家帶來更多的干貨。
謝謝。
(另外鄭重感謝打賞的朋友,你們打賞的每一分錢,都會成為我身上的一塊肉,融進我的身軀? ?(?ˉ???ˉ???)?”)
彩蛋
最后附上本人老家的風光照一枚??爝^年了,挺想家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