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布萊恩特有段名言,“你知道洛杉磯凌晨四點鐘是什么樣子嗎?”
他說:“每天洛杉磯早上四點仍然在黑暗中,我就起床行走在黑暗的洛杉磯街道上。一天過去了,洛杉磯的黑暗沒有絲毫改變;兩天過去了,黑暗依然沒有半點改變;十多年過去了,洛杉磯街道早上四點的黑暗仍然沒有改變,但我卻已變成了肌肉強健,有體能、有力量,有著很高投籃命中率的運動員。”
經常在聽很多人提到這段話,也在早起的訓練營中作為非常勵志的例子,激勵小伙伴們珍惜早晨的時光,起來晨跑、做早餐和寫文章、讀書。但多少人在看完,只是在當下的幾秒鐘熱血沸騰,腦中幻想自己第二天早起精神煥發的樣子,定下很多的誓言。無獨有偶,第二天,依舊被床魔牢牢控制,呼呼大睡。
多少勵志的文章被很多人疑似雞湯,嗤之以鼻;多少講干貨的方法文章,被很多人看到覺得無法企及,認為自己和作者相差十萬八千里,在想怎么能做到如此的睿智和有這般的堅持。每次讀完的時候,我們還是有幾分鐘在腦海里實現意念的滿足,假想自己可以有朝一日實現這樣的轉變,哪怕有一次站在云端,也是值得炫耀的事情。腦補完,繼續當下的生活,如此,那讀再多的文章,參加更多的訓練營,結實再多的老師,終究沒有任何的意義。因為,這些對我們的行為沒有產生絲毫的影響,反而在大量勵志信息的沖擊下,你變得更加焦慮,你雖覺得你要利用所有的碎片時間來提升自己,但還是找不到行動起來的動力。那此時,一直再去強化你的生活效率,對比你與大師管理生活的效率水平的差距,會讓你更加相形見絀,自慚形穢,畏首畏尾,猶豫不決。雖然你也盡量讓你的時間充塞滿事件,但收獲甚微。
在之前你得問自己幾個問題:
我為什么要早起?
早起來做什么事?
早起增加時間的有效性,我需要這多出來的時間嗎?
早起本身有什么意義呢?
早起對我的意義在哪方面?
我該如何全面認識到它對我的意義?
……
科比的早晨涵義終究和我們對早晨的理解不一樣,你得發掘它和你的關聯性。如果你認為你的時間管理體系中,早起是沒有必要和沒有必要的,那你的時間如何做到分配恰當并有高效增值呢?
就拿早起這件事來說,你為什么做不到?
1、早起,不是你的主動選擇。
最近這幾天在讀李笑來的文章,他把“堅持”、“努力”從他自己的系統中剔除很多年了,他認為一件事情如果要靠外在的督促和刻意的努力,那這件事情肯定做不成,這一點給我很大的啟發。我們在很多講早起的文章中,總是提到它有很多好處,比如從氣血運行、健康養生、鍛煉身體、搶奪時間等很多角度說明早起的益處;也寫到了比如設定多輪鳴叫的鬧鐘、錄勵志語音喚醒法、起不來嚴厲懲罰自己等方法來催促自己強制起床。這都是由外力來逼迫達成目的的方法,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早起并不是你潛意識里真正想去做的事情。因為不是主動的選擇,所以你會下意識地選擇用漠視來忽略,更多的是逃避和抗拒。
2、早起,你在抗拒什么?
早起這件事,我們很多人是存在抗拒情緒的。被動情緒和主動情緒給大腦皮層的反饋的是不一樣的,主動情緒會帶來主動的意志,催生立即可行的行為;壞的情緒會帶來行動的遲緩,產生焦慮和抵抗。對于心里已有接收的早起的益處,如果在壞的情緒基礎上再加上自憐,那施行起來更困難。比如,“人生好苦,為什么我要早起”、“被窩這么舒服,為什么要出來呢”、“昨天熬夜,寶寶我好苦好累,再睡會好了”這內心的想法,其實就是大腦已經被情緒化指導后的呻吟。早起,你抗拒的,還是任由情緒蔓延的思維無意識狀態,不去制止,也不反思的意志主導力。
3、賦予它重要的意義。
大多數人,并不了解自己的想法,也就是不了解自己做事情的動機和意義。別人說有害和有益的,我們不去甄別,全盤接受,真正到自己決斷和表達想法的時候,經常不知所措,根本不知道如何做判斷,如何了解自己的真實想法。李笑來說:“大多數人,不了解自己的思考過程,思考原理,思考方式,從未認真審視過自己的思考結果是否合理。”你要去考慮早起這件事對你的意義,你得知道自己真實的想法,并賦予他盡可能誘人的重要意義。因為有這般吸引力,所以你能無情地拋棄睡魔,立馬起床洗漱。找個更好的切入點,順理成章地說服自己,并讓早起成為你主動選擇的事情。比如:你公司有一個提升銷售業績觀點征集獎勵,想出來一個切實可行的觀點,公司有5000元獎勵,那你通過五天早起獲得的10個小時獲得,那每天早起就有500元收益,同時提升了自己的思考水平;比如你為了寶貝健康,早起為孩子做喜歡的西餐,想到寶貝身體好一年都不生病,同時獲得科學育兒的經驗;比如你早起鍛煉可以甩掉贅肉20斤,想象自己是美麗的新娘,穿上瘦版婚紗美美地出現在婚禮現場,在提升自己的自律精神基礎上找到自信;比如寫字的人們經常提到的完成書稿計劃,每天早起完成5頁,三個月就可以出書,成為獨立撰稿人和作家。只要你找到現階段,你反思后認為最重要的事,發覺你迫切想去解決的困境,你就會收獲動力并轉化為行動力。
韓寒電影《后會無期》中,有句疑問:為什么我們讀過很多書,走過很多路,聽過很多的道理,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我想,你終究沒有客觀地審視過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路徑,因為你不知道自己這種想法和做法產生的原因,所以很難審視、反思、校驗和修訂,而最可怕的是,你從不覺得自己這樣想這樣做是不對的有問題的,所以帶來很多自欺欺人的做法,每天哄騙自己生活。比如,早起不來還想學習怎么辦,刷刷朋友圈、閉眼聽聽喜馬拉雅,然后假裝自己也曾在6點醒來過,又開始心安理得的回籠。
釋迦牟尼佛在獅多林的時候,看到地上不干凈,就執起掃帚打掃。掃完后,他對弟子們說:“凡掃地者,有五勝利,一者自心清凈,二者令他心凈,三者諸天歡喜,四者植端正然,五者命終之后當生天上。”所以如果你自認為博覽群書而生活依舊困苦潦倒,不能學以致用,不能分辨是非,不能看清一件事情背后的原理和人性背后的深層次需求,那仍然沒活明白。
沒有自己選擇的生活,沒走在自己自主選擇的道路,那這場人生,也不是你自己的。信息爆炸的時代,你永遠沒法獲得認知和主見,只會在猶豫和抱怨、混沌和湊合中淪為炮灰。
李笑來講到的,我們一定要去培養自己的元認知能力——對自己思考過程的認知與理解。
只有特定地訓練自己的思維,增加大腦皮層的面積和溝回數量,才能在全神貫注的狀態下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獲得認知能力的技法,篩選出對我們成長最為有意義的信息和觀點。
早起的問題如此,任何問題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