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迷歐洲 丹麥|尋訪童話的種子

2005-04 哥本哈根

來到哥本哈根,純屬偶然,北歐之旅主要目的地是瑞典。因為有從Ulm直達Copenhagen的夜車,便需要在那里轉車去瑞典。于是,就這樣產生了來回兩個整天可以在哥本哈根閑逛。但是出發之前實在是沒有把路過哥本哈根的事放在心上,以至于待了兩天都沒想起來去看哥本哈根的象征:美人魚。記得從圖書館借了《海的女兒》的德語磁帶,雖然是德語,但由于是兒童讀物,淺顯易懂,朗讀者又聲情并茂,每聽一次都感動得掉下眼淚。就這樣,真正到了海的女兒的故鄉居然忘了去拜訪她。每每想起,總要自責一番。

在火車上結識了一個丹麥小伙Lindergreen,果然丹麥人都是從童話中走出來的,完全沒有了西歐人高大硬朗的特點,就像童話中的王子,棕色的卷發,清澈的眼眸,溫文儒雅的語調,笑起來帶著圓圓的酒窩,還有些許青澀。Lindergreen很熱心,下了火車后幫我找了個旅游中心,拿了張免費地圖,仔仔細細的用黑筆標出哥本哈根的景點,可惜的是,那時我倆居然都把美人魚給忘記了。

TouristCenter的對面就是著名的Tivoli,其實一直不清楚Tivoli的定位是什么。里面的建筑有些充滿著童話色彩,有類似阿凡提故事中的阿拉伯宮殿,圓圓的頂,尖尖的立柱包裹著白布,扎著金絲線,還有奇形怪狀的裝飾;一道道拱門連接起來的有頂長廊異域的風格讓人想起一位蒙上了面紗的阿拉伯女子,輕饒于柱廊之間,神秘而又柔婉地舞動著;墻上的貼滿的不是壁畫而是剪紙,王子與灰姑娘的造型栩栩如生,王子的手下還按著只大灰貓,不知是怎樣的寓意。也有比較現代的,比如說過山車,云霄飛車,耳邊的尖叫聲就沒斷過,再看看那樣的高度和速度,我一向是避而遠之的。

靠近過山車有扇紅漆的木門,門上居然刻了四個中國字:龍鳳呈祥。進了這扇門,可以看到一座中國塔,古色古香,倒是很有中國傳統的韻味在那里。Tivoli的餐館也很多,云集了世界各地的菜式,當然也有糕點小吃之類的,還看到了中國餐館,只是那個價位令人咂舌,看看手中捧著的自己帶的食物,激動得都要掉淚了,還好自己準備充分,熬到晚上到了Lund就有好日子啦。那年是安徒生誕辰兩百周年,Tivoli正在準備紀念活動,園子內有些散亂,噴泉周圍的擺設也有些七零八落,可惜這活動在我回德國之后才舉辦,看不到了。

Tivoli不大,但居然也轉了好久。離開Tivoli,來到丹麥國立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收藏的還真全,從冰河時代到十七世紀,還有埃及意大利以及希臘的珍藏品。在這里第一次看到埃及真正的木乃伊,有些震撼,和電視里描述的一樣,不過親自看到感覺還是很特別的。

穿過哥本哈根市中心的廣場時,未見人先聽聲,循聲而去,只見一個龐大的樂隊,男男女女二十來人,一人一個話筒,一襲黑衣,酷酷地,豪邁地唱著聽不懂的歌。他們似乎在做什么活動,臉上始終充滿著笑容,渾身散發著釋放不完的激情,縱然聽不懂,也完全被他們的熱情所感染,更加覺得這個城市的美好。

提起丹麥這個遙遠的國度,我想大部分國人最先想到的一定是童話作家安徒生。來丹麥旅行是四月底,很巧的是四月初我剛剛參加了一場在Ulm downtown附近的一個書店舉辦的關于安徒生的講座,演講者同時也是翻譯家,翻譯了安徒生所有著作,研究了大量的史料,出了多本有關安徒生生平的書和評論。不記得從幾歲就開始讀他的童話,安徒生和格林兄弟是我小時候最鐘愛的童話家,想象安徒生童話在亞洲的流行程度,知道德國人對他的鐘愛也不無道理了。只是報告都是德語的,并沒有完全聽得懂,不過明白了個大致:雖然安徒生的童話充滿浪漫色彩,他自己本人的一生卻是悲慘的,他的全名是Hans Christian Andersen,'sen'-名字中有這個后綴的,說明出生時就是地位低下的。十四歲時,帶著十四枚銀毫子,到哥本哈根尋找自己的夢想,他的一生有著巨大的成就,可是一直都很孤單,長得不好看,一個人,過了一輩子。他是個旅行者,他的足跡遍滿歐洲大地,我不確定他是否也帶著他的作品來到了東方,但正因為如此,世上的人知道了安徒生,因為他走過的那條荊棘之路,還有他在路上寫下的無數童話。

很有幸我能在不久之后就來到這個童話之鄉,這位世界級童話大師的出生地。 于是我的旅行多了一層意義。這是北歐之旅的最后一天,坐著夜車從斯德哥爾摩又回到了哥本哈根,清晨,路上還很安靜,沒有計劃地穿梭于哥本哈根的大街小巷中,踩著路面上不斷伸向前方的白色腳印,我與童話大師同行。似乎大師的足跡更多的是遍布于偏僻的小巷中,而遠離世界第一條步行街斯特洛伊艾,我也因此有幸避開蜂擁的人群,體會一個人徒步旅行的自在與悠閑。

遙想著當年一個14歲少年,為了追求藝術,只身奮斗與此的場景,當他充滿夢想來到這座首都城市時,他如何能想到,自己的成名之路如此艱辛?沿著他的footstep,我開始我的童話之旅,走進了這位大師的生平……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stayed in this street during his first year in Copenhagen, in a tiny windowless room. The house was situated in an area full of prostitutes, public houses and distillers.Members of Copenhagen's upper class had collected funds for the 14-year-old boy, which just covered a room in the worst quarter in town."

"In this street was the hairdresser shop.Hairdresser Minet, Frequented by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The many photos of the poet show a vain and self-conscious man who liked making an impression."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loved books-and in his youth found lots of them for what he called his 'enjoyable reading' in the attic of the church of Trinitatis, behind the Round Tower."

…………

童話就像種子那樣藏在我的心中,只消輕輕地觸動,一個陽光之吻,一滴雨水,它便開花了。

走完了大師的生平,我還是不小心踏上了這條熱鬧的步行街。街頭有一支樂隊,演奏的同時宣傳著他們的專輯,這樣的情形在歐洲是經常可以遇見的,只是每每遇見吹奏類似笙簫塤的樂器,腳步便不由自主地會停下來。很喜歡這類樂器,吹奏出的曲子總給人以空靈的感覺。手上拿著冰淇淋,坐在一邊美麗的噴泉上,享受著陽光的照射,耳邊還有動聽的樂曲,還有什么比這個更幸福的呢?這一坐就坐了三個多小時,樂手們吹吹停停,休息時有人會圍觀詢問專輯的故事,只是我聽不懂,仍坐在那里,等待著他們的繼續演出。每吹完一曲, 我們都會鼓掌,那代表了我們真心的欣賞,還有我內心的感激,感激他們為我的旅途增添了這么亮麗的風景。

直到晚上七點多,得準備坐夜車回德國了,才依依不舍地離開。突然發現,我連續坐了兩個晚上的夜車,第二天早上到Ulm只能休息兩三個小時,就得趕到學校做本學期的第一個實驗,年輕真好。

哥本哈根真的是一個很隨意的城市,來這里旅游,不需要刻意的安排,跟著感覺走,就會慢慢品味到這個城市洋溢著的童話色彩與浪漫氣息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