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瀟雨老師,商業史研究者,曾任職于高盛進行公司與股票分析。他帶著52個公司的商業史,在得到開了一個新的專欄《商業史精讀》,今天在得到直播講了四個故事。我把我get到的分享如下:
一個公司締造傳奇的歷史可以給我們塑造個人傳奇一點借鑒。
第一個故事:美國鋁業的工傷事件——設立核心目標,建立核心習慣引發自己的連鎖反應
美國鋁業在發生了一起工傷事件后,管理層提出一個目標:
1、在工傷事件發生后,應該在24小時內匯報到CEO層級,并且拿出下次不會再犯這種工傷事件的舉措。
2、將工傷率降為零。
提出這個目標后,管理層開始縮短層級,更改匯報機制,并且更加激發了他們想出各種創新方法,去預防工傷事件的發生。這些創新方法包括用新習慣代替生產過程中的一些舊習慣。
這個故事也來自我之前看過的一本書《習慣的力量》,里面提到的一個核心理論是:要改掉一個壞習慣的最好方法是用新習慣去代替舊習慣。就是一出現習慣行為發生之前的暗示時,你轉而用一種好的行為去代替之前的那個不好的舊的行為。
人有一些核心習慣,一旦建立,會產生一系列好的反應。比如運動。
親身體會:我會珍惜好的天氣,珍惜空閑的時間去跑步,因為我知道下雨跑不了,加班的時候沒有多余時間跑,所以一旦給自己灌輸了今天天氣好、今天又不用加班就要跑步的念頭,行動起來就會變得容易。跑前熱熱身,跑完步后累到腿軟,跑完后再壓壓腿,然后來個熱水澡,是件非常爽的事情。
當你開始進行每周一兩次不需要很大強度的運動時,你就會不再吃一些油膩的食物,你會有更好的工作精力。運動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用李笑來老師的話可以這么說:跑步是一個長期有利的事情,如同任何一項技能。
總結:設定目標:清晰,簡潔,可衡量。
每天寫寫作,完成一個小項目,可以讓你建立一些小習慣。
設定了目標之后應該怎么做呢?比如蘋果和黑莓的股票應該買哪個?
在投資的過程中,張瀟雨老師學到了以下四點:
1、要學習分析公司的方法,了解財務情況,要查資料,看報告,約人聊天
2、要分析股票本身的一些規律,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很多時候,人們對一家公司的看法是滯后的。
3、要明白小型的講演是怎么做的,大概多長時間合適,挑哪些信息點說,要去說服大家。
4、你的客戶會不會聽你的,首先你自己有了自己的判斷,重要的是你要明白客戶的心態,所以你要知道是要順著客戶說,還是逆著客戶說。
延伸:關于要明白客戶的心態,然后選擇相應的戰術,我覺得這是熊太行老師說的情商的問題。
第二個故事、三家神似的運動企業
UA (Under Armour)成立并起步于1996年,23歲的創始人Kevin Plank,原本是馬里蘭大學的橄欖球隊長。每次運動時,棉質產品出汗后粘在身上,讓他很不舒服,這竟成了他創業的主要理由,他想對衣服做一些改變,于是注冊了公司并開發了一款命名為HeatGear的T恤。他設計目標是讓衣服在最炎熱的天氣下仍能保持涼爽、干燥。
同樣,耐克發現了日本跑鞋的細分市場,銳步發現了女性健身鞋的細分市場。商業史最有趣的是:類似的事總要上演一遍。
棉是我們的敵人。當時只有專業健身人知道這個道理。UA 只為專業的健身人員服務。直到把根基夯實了以后,才向其他領域拓展。
三位創業人對自己的領域都是有專業,有熱情。所以你可以去找一些不用很大但是很細、很專業的事情。
如果能在一個領域里把某一件事做好或者把某一個問題講明白(哪怕是很小的),使得后人看到這個領域的時候覺得「實在是不值得再重復做一遍了」,那么這條小的賽道就被你關閉了。以后人們但凡想要研究這個領域,你的工作就是一個無法繞過的標準與參照。帶著這種自我要求進行創造,可能是做事的一個好心態。
張瀟雨老師有一個朋友,就把寫空氣凈化器做到了極致,各種比較的測評搞一遍,當別人搜索的時候,必然會搜到這一條帖子。當已經有這個帖子之后,后人很大程度上就不會再寫一遍了,因為你已經有85分了,即使別人再往90分去做了,也是得不償失的,因為大家最先知道的已經是你。我的朋友就是由于這一帖子火了,很多人找到了他聊天,他因此認識了很多人,打開了很多機會。
即使你不創業,在公司也是一樣的。你可以先把一個小領域弄的非常明白,任何其他人想要了解這一塊的事情,都要來問你,參考你的意見,你就擁有了一種勢能;哪怕是很小的事。
映射到自己:你到底在哪一個細分領域能做得特別好呢?
方法:關閉賽道:假設你做一件小小的事情,能做到85分,后人很難追趕,你把這個賽道就關閉了。
你這個小領域可以非常非常細分。你這個領域很可能是別人看不上的。
做一個初創公司的產品,獲得100個覺得你非常好的客戶要好過10000個覺得你還不錯的用戶。
第三個故事:樂高的積木
世界第一玩具公司,超過美泰和孩之寶。樂高以做積木而知名,但是有一段時期,它做出過錯誤決策,準備拓展產品線。其實幾塊簡單的積木就有上億種搭建方法。
所以設立核心目標后,要聚焦垂直領域。當你離開自己最核心的競爭力,走入他人的核心領域,只有挨打。如果一家公司核心業務做好了,四到五年后,會自然而然發展出周邊業務。
聚焦垂直領域,做這件事之前,要想,這是不是你的基因。
第四個故事:因特爾的傲慢
因特爾曾在PC端芯片領域壟斷市場,卻因為自視過高,不愿與別的企業共享利益,不以開放的心態對待發展,從而錯過了手機芯片的發展浪潮。
心得:當你特別厲害,積累了聲望之后,不要讓別的商家難堪。
保持開放,不傲慢是一種非常好的心態。
總結:從核心目標到垂直細分,從專注到創新,最后像是許了個大愿:
1.要共同繁榮;2.不要傲慢,要敢于拋棄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