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家的小城,房價低,壓力小,青山綠水,環境舒適。呆在一線城市,買不起車、拼上整個家族也買不起市區的房,房租占了工資的三分之一,說著家鄉口音,交著土著朋友,甚至在買菜時都要被土著老太挑挑揀揀。
這樣低尊嚴又辛苦的在一線城市活著,到底是為什么?
那天跟發小聊天,問他為什么留在氣候差的北京。
他說:“黃沙萬里覓封侯?!?/b>
壹
誰不是一邊渴望生活,一邊不想活了?
前段時間《在北京有2000萬人在假裝生活》,這個文章火爆了起來,看過,表示不屑一顧。
要知道,在北上廣沒有人在假裝生活,因為在這里生活的每個人都渴望生活。
擠著地鐵,有時候也懷念之前的城市,每天可以坐著空蕩蕩的公交上班,有些人可能,出門走幾分鐘就可以到公司。
但還是選擇留在北上廣,不是因為我們不想享受生活,而恰恰我們是最渴望享受生活。
因為在這里,你知道很多人同你一樣,不辭辛勞地奮斗著,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
北上廣這樣的城市給予了你最大的舞臺,你是騾子是馬,牽出來溜溜!
遇見過很多獨自來上海工作的年輕人,雖然很多人都知道,這里是中國人才競爭最激烈的地方,這里的房價物價高出其他地方一大截。
但每個人都知道在這里生活的心酸苦楚,卻仍想在生命的有限時間內,感受大城市獨特的魅力,在這里闖出屬于自己的天地。
漢勤是做房地產銷售,在幾個大開發商待過,8年前來深圳的時候,他跑過市場,發過傳單,最終選擇了房地產銷售行業,因為足夠勤懇和努力,加上為人聰明好學,很快就成為樓盤里的銷冠,看著房價一天天漲上去,他選擇了他們樓盤的住宅,這也成為了他繼續奮斗的動力。
他覺得深圳是一個年輕的城市,即便是一個50歲的男人,也讓人看起來很精干;一個60歲的女人,也能打扮的十分精致可愛。
是啊,我們在創造著這個城市,城市也一樣影響著我們生活,改變著我們人生。
貳
英雄有用武之地
我有個朋友,平時踢球認識的,在上海工作,給人專業做高級算法,待遇豐厚。
去年結了婚,老婆在老家,家里人都叫他回老家的機關工作。
當時平時一起踢球的幾個哥們還給他踐行,結果過了半年,他又回來到上海來了。
哥幾個還問他怎么回來了?
他說在老家生活節奏太慢,工資是1500塊,周邊連一些同齡人都極少,想踢球都找不到人,這些還不是最主要的。
主要是他賴以為長的高級算法根本在工作中用不上。用他的話說,那個數據用算盤都能算出來,還需要什么算法!
其實,我們也知道小城市能站在相親鄙視鏈頂端的職業分別是:公務員、教師、國有企業職員這類在體制內的人。
在三四線城市,人們的思維依舊停留在鐵飯碗階段,職業固化,創新力不足。
在思維職業階層三重固化下,小城市自然出不了騰訊,也出不了阿里巴巴,甚至大城市普遍的工作崗位都提供不了。
特別是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文化娛樂、交通出行等,這些行業,在小城市別說發展,可能在萌芽狀態,就會因為缺少人才和培育的土壤而夭折。
當你有機會施展你所學所長,有了成績,你會更加自信。
你拿到手的工資,你會更加的自豪,而不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叁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機遇是給有準備的人的,換句話說,你準備一輩子沒有機遇也白扯。
三四線城市由于產業結構相對單一,政府對新興產業扶持力度弱,信息落后的情況下,根本不適合創業或者新興行業。
再看看北京,對創業者的扶持力度有多大?
2013年,海淀區政府會議將原來的圖書城打造成為創新創業孵化街區,成為聞名全國的創業大街,根據創業大街官網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大街及入駐機構累計孵化創業團隊1581個,其中海歸團隊和外籍團隊超過194個,655個團隊獲得融資,總融資額達到65.34億元。
而這些創業者,依靠良好的創業氛圍和時代機遇,終于突破階層,成功的逆襲到了上層社會,這些,在小城市的概率幾乎為零!
肆
我拐個彎就碰到了初戀和初戀的男友
老家地方小,那天回老家休假,下樓買煙,頭不梳臉不洗,胡子拉碴的,竟然一拐彎就碰到了初戀。
無從躲避,只能尬聊一會兒,最后初戀男友還貌似“好心”地來了一句:“需要我幫忙的地方說啊?!?/p>
老子能靠能力吃飯,用你甩人情?。?/p>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老家就是人情社會。
人情社會的兩個特點是:凡是和我關系好的都是好人,凡是和我關系不好的都無所謂。
生活在這樣的人情社會,很快能發現人情的便利的同時也很快能發覺人情的弊端---小地方往往辦個小事都要托關系,沒關系的人只能忍受不公平。
能力越強的人,會有可能成為眾矢之的。
而“北上廣”則是陌生人社會。
在這個社會中,基本上人人各司其職,是一個信仰法律與契約的社會,這樣的信仰讓陌生人之間彼此建立起了基本的信任。
這樣的信任比人情社會維持的更持久更公平。
人情如水中浮萍,往日有人情,明天未必在。
再說人情這東西,欠來欠去,還來還去,說不明理不清。
伍
為了逼出更好的自己,為了那別人認為不值錢的夢想!
家鄉在我眼中是獨一無二的,只是不適合我的夢想和發展罷了。
見過太多人在小城市,因為太安逸反倒喪失了斗志,人們的思想局限而保守。
而在大城市聚集了各種高精尖人才,無論你處于什么行業,你都能有更多機會跟精英從業者交流、學習,這會使勞動者本身的能力加速提升。
思維碰撞的越多,學習的機會也就越大。不但能力高的人受益,能力稍低的勞動者也可以通過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北大不斷逆襲的保安。
在世人眼中,保安似乎是永遠的底層人士。
不僅月薪低,更重要的是他們沒有更好的渠道向上爬,但是到了北京,保安就成為了開掛的人生。
過去20年,北大保安隊先后有500多名保安考學深造,??啤⒈究?、研究生都有,還有人成為職校校長、作家、CEO。
1500元的保安逆襲成為年薪百萬的CEO,這在小城市無異于癡人說夢!
有時候,我也在想如果不在一線城市生活是什么樣的。
如果在老家,每天可能不用上班這么辛苦,不用天天點著外賣,但這樣我可能去不了CHINA JOY,聽不到傳媒大咖的講座,甚至連共享單車都騎不了。
雖然在一線城市,我們要忍受高房價,忍受更大的生活壓力,可能還有霧霾,臺風等等。
但這里氛圍熱烈、開放,陌生人之間的交談顯得那么隨意自然,任何人都不會對其他人指指點點,就連年過五旬的大媽都可以染著夸張顏色的頭發在這里昂首闊步。
在小城市,可能一眼就望到了自己三四十歲的樣子,但大城市每天都在發生著巨變,在小城市人熟睡的時候,這里已經有人開始準備改變世界。
人都是環境所影響的,也許大城市帶來了不少焦慮困惑,但是好在,我們并沒有迷失自己。
我來過,我奮斗過,我仍相信,以夢為馬,前程似錦!
文章作者:小a
如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關注與分享
轉載請聯系授權,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