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維枯竭
之前想寫一篇震撼人心的演講稿,學演講課程留的作業是自己寫的什么內容都可以,絞盡腦汁發現沒有題材可以寫,記得楊瀾說過:“講自己的故事誰還會比我更是這方面的專家呢?”
想來想去,就寫一直心心念念的家長的美食吧。很用力去描述每個美食的味道,它的生長環境,它的花期,與我想象中流口水的樣子。
用盡力氣只寫了300字左右,絞盡腦汁想出來描述性的詞,帶有著人云亦云,手稿勾勾抹抹很不像樣。
好像事先安排好了一樣,看到了一條關于教寫作方面的消息,猶豫再三,決定報名。
二、講師指路
期待著上課上課,小白啊,對很多操作都不懂,又興奮又期待。
然而,課時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的寫作技巧都傳授給你,講師領進門,教給你如何寫作,用哪些平臺寫作,可以寫哪些內容,寫作這個過程還是靠自己去完成。
修行在個人,在某個領域積累一萬小時就可以是這方面的專家,這需要大概十年時間的積累,完全自愿自發,沒有人監督,沒有人陪跑,一切靠自己。
三、探尋本心
不痛不癢寫了十幾天,基本都是講述自己的故事,沒有什么干貨,也沒有什么內容,也沒有讀者群體。寫文,發文,讀文,皆是自己。
可是那又有什么關系呢?寫作這個過程很痛苦也很美好,絞盡腦汁沒有靈感,偶有一絲靈感,忽然一氣呵成,就好像做了一件神圣的大事,小有成就感。
同小組有人上首頁了,有人的文字幽默風趣,有人的文字干貨滿滿,有人深諳寫作奧妙不斷吸粉……
抬起了伏案的頭,滿眼羨慕,又低下頭寫自己去了。
“自己再不堪也是獨一無二的自己,別人再優秀也是完美無缺的別人。”
四、寫寫寫什么
寫自己的故事啊,寫工作方面的事啊,寫寫讀書啊,寫寫體會啊,寫寫自己看到的觸動心靈的事啊……
看似,有好多好多的內容可以寫,等到下筆的那一刻才發現,在大腦里繪制的框圖,不是所有都能落實到筆下。
越寫越無事可寫。每個碼字人都有一個作家夢,從古至今多少事,都被書寫歌頌過?好似沒有不被描述過的東西,那么,就不寫了嗎?
不,勇敢寫下去,只是寫自己的心而已,任何一個人的經歷都不可復制,不要怕出錯,不要怕比較,我以我手寫我心,如何?
愿每一個,用靈魂書寫的孩子,都能被自己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