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校返鄉的車上給楊導發了一個信息,沒多久楊導就回復了,楊導的字里行間都是諄諄教誨與殷切勉勵,我默念楊導信息中的最后一句“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回憶起三年與楊導同門的光景,不禁鼻酸,把頭扭向窗外。
【一】
第一次見楊導,是在筆試成績出來后,在中大商學院網頁上一頁頁看導師信息,幾經篩選,結合自己所選專業和楊導的研究方向,我單方面的選擇了楊偉文教授。
電話里約好時間,懷著忐忑、緊張的心情,我按響高家坪4棟402的房門。楊導家布置樸實不浮夸,客廳靠空調一角放了些字墨,日后才知道楊導平日里喜練字,并且在毛筆字上頗有造詣,拿過全國書法賽金獎。師母體貼的給我們倒上茶就回書房了,楊導怕我拘謹,只是聊些家常。
聊著聊著楊導就說到了他的學生,“博士多少人,科學學位碩士多少人,MBA學生多少人,哪些師兄師姐工作能力強,哪些師兄師姐科研能力強,哪些師兄師姐還在校。。。。。。”楊導娓娓道來,言語中都是對學生的喜愛與自豪。那一刻我真希望我也是楊導的學生,很慶幸復試結束后,我也成為楊門一份子。
【二】
每逢節假日,或是碰上師兄師姐回來看楊導,楊導總會細心的考慮到我們這些在校的學生,不落一個人的叫上吃個“小團圓”飯。同宿舍的小伙伴們一聽到楊導叫我們“改善伙食”,都流露出羨慕的眼神。
在校的幾年中,楊導都會給我們找一些提升能力并且有少量報酬的小活。組織我們在校幾個給中南大學網絡學院出試卷、閱卷,給煙草、鹽業公司寫報告、調研,對株洲南車集團做市場營銷培訓,楊導從來都是盡可能的關照我們、補貼我們。
楊導不僅在平日的生活當中給予我們關心,更是在學術上嚴謹治學、以身作則。每一次申報國家課題、撰寫企業調研課題、開展企業培訓項目,楊導對每一個環節嚴格把關。大到課題、項目內容的多輪討論,小到標題的修改、PPT的字體、風格的統一,楊導不厭其煩的過關、修正。楊導的言傳身教比任何指導都受用。
【三】
不談學習、學術時,楊導和我們談天論地、談古論今,聊體育、聊時事。楊導在他不熟悉的方面也總是虛心請教,比如他的蘋果手機APP的使用、比如如何在淘寶上挑選一個隨身聽,面對這么可愛積極的楊導,我們當然也是樂于分享自己的經驗。
平日在楊門微信群,楊導活躍值也是相當高,退休后常習字的他偶爾中午發幾幅剛書寫好的筆墨,名曰給我們中午“加幾個小菜”;對攝影也有點興趣的他,一組中南手機攝影照片,便引發群中的我們集體大懷念;更在群中探討對“人生幸福”、“生活中是否需要整理”問題時,給出他的體會與認識,常讓我們受益匪淺。
【四】
用“桃李滿天下”來形容楊導毫不過分,碩士學位及以上學位的160余學生散布在祖國各地乃至海外、臺灣,楊門學子更不乏各行各業的精英。身為楊門一份子,常常為師兄姐的優秀而驕傲,也常常為自己的平凡普通而落寞。
閱人無數的楊導總能看懂我們的心思,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其實每一個接觸的學生,交往一段時間也能知道他是個什么樣的人。而一個人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品性,待人接物最能體現,成長是一個過程,不是一朝一夕,你是個好學生,以后的路還很遠,需要磨練。”
記得師母說,只要到論文開題、學生畢業季,楊導睡眠就不太好,就記掛著學生能順利畢業。一心放在學生身上,大半生用自己的言行和影響力引導學生,所謂“潤物細無聲”說的便是楊導。
每一個教師節,未來的每一天,都祝我親愛的導師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