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前聽過什么為了買蘋果手機賣腎的,當時我就有一個疑問,賣腎后不就死了,死了不就用不了手機了嗎?后來發現是我多慮了。
其實我們人體里的腎有兩個,肺有兩個,拿掉一個是不會死的。多余的一個是作為儲備存在于我們的身體內。
大自然就是這么奇妙,或者說演化非常奇妙只為了讓我們的生存機會更高。而大腦的認知其實也是有儲備的。
你想過沒,愛因斯坦,牛頓,柏拉圖,畢達哥拉斯。他們怎么會這么厲害,憑著大腦對客觀世界符合邏輯化的想象就能推斷出一大堆的公理,以及事物的存在方式。
比如,牛頓的萬有引力,在那個年代他能去測量,搞實驗證明嗎?顯然不能,他全部憑借的是他的邏輯推理
而這種推理方式已經超出了我們日常的范疇你是絕對不會再生活中去做這種推理的
我們生活的認知調動大多都是處于簡單的調動狀態,這種簡單的調動里,更多都是情緒誘導的。只有很小一部分是邏輯誘導
你要明白,做邏輯推導是很難很痛苦的。數學就是純邏輯推導,環環相扣。今天,我們用的勾股定理,他是一個結論,但你要知道畢達哥拉斯當初推導這個定理的時候可是寫了一本書的內容。
我們今天的投資決策,如果你想真正的做好那也是要去對市場做嚴謹的符合邏輯的分析的。
但你以為分析出來,你就能投資好了嗎?不然牛頓也不會輸錢了。你分析出來的都是市場已知信息,你要敢逆向操作。這才是致勝關鍵。
我看邱國鷺寫的投資最簡單的事,他說他第一次寫分析報告,領導說他邏輯嚴密。他聽后非常開心,但哪里知道,別人這是說他。因為他沒有反著來,全都是順應著客觀市場來分析。
所以呢,投資是特別難的。需要我們調動自己的認知儲備,日常生活的大腦是不夠用的
好在,認知儲備的調動也是可以訓練的,你小時候背乘法口訣是難上加難,現在是輕而易舉。這種東西就跟舉啞鈴一樣,一步步上去就行,重要的是,你要不斷的找到自己的學習區,去訓練。
只有不斷的打破自己的枷鎖,你才能變得越來越強。實踐未必出真知,但你用你的認知能力,去預測,去判斷的真知價值才能最大化。
因為實踐的真知都在當下,而當下已經是有效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