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潑的畫面和明艷的色彩有著無窮魔力,以至于最近一陣子,兩歲的寶寶一睜開眼就要求打開電視看《小豬佩奇》。說是看,其實有時也把動畫片當作背景音樂,攀高、搭積木、滑滑板并不耽誤。
《小豬佩奇》156集在我家輪番滾動,看過了多少遍,已經記不得。
《小豬佩奇》四部,部部霸屏,數十天的感悟也不得不說。
一直以來,在孩子的養育理念上我們有著共同的信仰,那就是“窮養兒富養女”,我們以為,吃過苦經歷過貧乏,男孩長大了懂得奮斗;物質上沒有缺憾,女孩長大了能抵御誘惑。然而,世上沒有完美的“主義”,當人們集體經歷過溫飽線上的掙扎,并且完勝,大家一直以來極其在意,并大做文章的“物質”就顯得不那么緊要了,現階段,孩子、大人,我們所有人的內心饑餓正在凸顯,且已到了不得不喂養的地步。
如果僅盯著物質供給談“窮養”和“富養”,無論男孩成就多大,女孩見識多廣,我們都始終無法見到能量充盈的孩子。
現階段,我們提倡的富養,是精神的富足,無論男孩女孩。這一點,片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一、無條件的愛
兒童心理學上講,孩子身心健康得益于父母無條件的愛。
這無條件包括孩子犯錯時、孩子頂撞時孩子成績倒退時、孩子不服管教時。
在孩子出錯時不指責,在孩子添亂時不埋怨,在孩子頑劣時不打壓才是真正的愛。
上一秒,一家四口傾盡全力把兒童房的玩具收拾整理了出來,下一秒,佩奇為了尋找玩偶和恐龍帶著弟弟把玩具籃掀翻在地。豬爸爸只是抹著腦門上的汗,說:“好吧,至少房間還是整齊了那么一會兒的”。沒有指責。
全家遠郊野餐回來,已經傍晚,豬爸爸有氣無力地說:“今天開了一天的車,我現在只想好好睡會”,這時,佩奇大叫一聲:“泰迪!我把泰迪落在野餐區了!”豬媽媽無奈地問:“你難道要爸爸現在再開車回去幫你拿嗎?”此刻,豬爸爸只說了句:“嗯……沒問題,我可以的”。沒有埋怨。
片中,爸爸對孩子最嚴厲的一句話是“佩奇和喬治,你們不應該玩你們的食物!”當時,倆孩子坐在餐桌上嘻嘻哈哈地鬧著往果汁杯里吹泡泡。
這樣寬容的父母之愛在一本書——《窗邊的小豆豆》里也有體現,這是深受兒童追捧的一本書。小豆豆上課玩抽屜,和燕子說話,攔住窗外的宣傳藝人聊天看表演,所以被學校勸退。媽媽只是牽著她的手開始另尋學校。這個被學校除名的秘密一直被保守到她20歲。
我在作者后續的傳記篇目中還看到這樣一件事:太平洋戰爭時期,在百姓物質貧乏,乘車需要配額的情況下,小豆豆因為貪玩弄丟了火車月票卡,這意味著,她將需要每天提前兩小時出門步行上下學。媽媽說:“丟就丟了,那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沒有批評和呵斥。
事實證明,讓老師們忍無可忍的小豆豆沒有精神方面的問題,也絕不是多動,她,也就是黑柳徹子后來成為了日本最有名的作家、演員和主持人。
二、用心陪伴
? ? ?
片中,室內游泳,室外野餐;秋有郊游,冬有滑雪;全家一起宿營,一起購物,一起跳泥坑。
父母陪著孩子,用心體驗著多彩生活,走過不可逆轉的成長歲月。
三、家庭和諧
全家經常因為豬爸爸看不懂地圖而迷路,豬媽媽并不埋怨,或者一笑了之,或者電話求助。
豬媽媽在攤煎餅,豬爸爸自大地指揮:“翻面兒時候撂得高一點!”
豬媽媽:“等一下你自己做煎餅時候隨便嘍!”
“撂得高一點!”
? “等一下你隨便就好了!”
“撂得高一點,豬媽媽!”
豬媽媽做完手里的三張餅,把平底鍋轉交豬爸爸:“現在你來做自己那份吧!”
然后,豬爸爸把餅扔向天花板,貼在了吊燈上。
不急不躁是氣量,少說一句是智慧。
孩子的基因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父母不睦,孩子就會敏感地察覺一半的自己被父親否定,一半的自己被母親厭棄。而父母融洽就是在傳遞“我們都愛著這個孩子”的信息。孩子的安全感來源于此。
現實中,隨著夫妻個人成長的不同步,很多家庭不可避免地出現了分歧,甚至是激烈爭執或者冷漠對抗,以至于家庭氛圍受到重創。這創口如果難以修復,那么,離析家庭,家庭成員重組無疑是最佳選擇。因為,家庭氛圍質量始終重于成員構成。
四、不斷肯定
佩奇的耳邊經常會響起爸爸聲音“做得好,佩奇!”所以她做了個好孩子,我們看到了一個聰明懂禮活潑潑的小姑娘。
五、尊重孩子
? ? ?
孩子時不時有這樣那樣的提議。
他們非常想坐在高高的割草機上面,那里的風很愜意,發動機的聲音悅耳動聽;
大人聊天時,他們也有話要講,因為自由發表意見的樣子讓自己看起來像個大人。
小孩子總會有點小小任性。佩奇買了雙紅色的鞋子,不忍離腳,穿著洗澡、穿著睡覺,爸爸媽媽無奈一笑隨了她。小孩子的主意總會改變,但是改變小孩的一定是小孩自己。
第二天,為了跳進泥坑里玩耍,佩奇脫掉了紅鞋換上了靴子。
不要再隨意拋出“不行”“不許”之類的詞匯,把“大人說話小孩別插嘴”這句話也從腦海抹掉,你有多恨你的孩子,才會變著法地給他添堵?受尊重的孩子擁有高自尊。
六、生活習慣培養
列清單到超市購物,生活處處有計劃。
整理房間,重視收納。
池塘喂鴨子,田邊喂小鳥,樹林喂螞蟻,善待小動物,愛心讓一個人充滿魅力,哪怕是小孩。
孩子咯咯地笑,父母呵呵地看,全家嘻嘻哈哈過日子就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養子當如佩奇,快樂最該像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