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李米的猜想》是剛才才看的,上次看周迅做常駐嘉賓的表演者言,聽說有這么一個電影,看鏡頭也是很有觸動力,于是記在心里,放假沒事就下載了看了。2008年為什么沒看?2008年我還小,也會看不懂的。
一開始我也以為是負心漢的故事,周迅找了四年,年年收信,忘不了,舍不得。但是看著看著,你就會感覺不對勁。說不出的感覺。鄧超看到貼滿自己照片的雜志的表情以及立馬去追兩個運毒的戲份,警察局相遇的眼睛和喉結滾動等,似乎另有故事。最終,就像周迅看鄧超留下的錄像帶笑了一樣,故事可以說是完美的。相對于普通底層在柴米油鹽和愛情的追尋抉擇上,我認為是完美的。馬文一直都在,四年一直都在。迫于種種無奈,但總是不離不棄的。
曹保平導演的其他片子,狗十三、烈日灼心、追兇者也等,也主要是描繪這種晦暗的普通人的日常,常常泛著光。演員也是用心在演,不記得哪里看到過的一句評論,說真是懷念那個商業片也有情懷的年代。
現在的制作方嘴上說迎合觀眾,心里想著賺錢,結果都錯了,跑偏了。電影院里坐著的都是普通大眾,不需要你們來迎合,認認真真平實地拍出作品來就好。平實,就要拍什么像什么,比如校園愛情,那就從現在的校園去觀察,你從網絡言情小說,從漫畫腳本學習什么東西呢。
我也跑題了,舍不得與求不得,我大概就想說生活中求不得一些事情,又舍不得一些事情,這些彎彎繞繞,就是生活了。比如李米和馬文,舍得父母的羈絆,舍得幾年柴米油鹽,忍得幾年,一個超市也許就有了,也就不會與販毒沾邊了。
另外,我覺得這類電影也真是好,建議大家多看。寧可看這類,也不看怦然心動等國外片子。不是說不好,只是國內的這些更適合。邯鄲學步,現在很多人是怎么走路都忘記了。
2018.02.11.第一次看李米的猜想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