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一個下午,我睡了很長時間的午覺,到了晚上就睡不著了,半夜兩點突然想起點事,就給朋友發微信,說完之后,默認她已經睡了,跟朋友說明天早上看到記得回一下,沒過幾分鐘,她回了微信,于是我很驚訝的問她為什么那么晚還沒睡,她說玩手機玩的時間長了,睡不著。
失眠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成了一個個通病,而失眠背后,是無數次熬夜和不規律作息釀成的苦果,而苦果,或早或晚,他都要來的。
我經常在公眾號后臺看到粉絲半夜兩三點的留言,也經常有人跟我抱怨,脫發嚴重,還有人說爬幾層樓梯都要喘半天。
我一邊膽戰心驚的看著網上各種各樣熬夜猝死的新聞,一邊心安理得的熬著夜,安慰自己說,我還年輕,身體還健康,疾病離我遠得很。
每一次熬夜、每一次透支身體,換得暫時的快樂,都是心存僥幸的越軌行為。還沒有被懲罰,不是因為你沒做錯,只是我們運氣不錯。
幾年前我上大學的時候,某一個期末的最后一堂課,一個很喜歡的老師說下周考試,讓我們好好準備,就在我們準備考試的那一周,老師去世了——猝死。在此之前,我對他的印象就是一根接一根的抽煙,臉色發青,整天狀態不好,那些明顯的征兆提示著他的身體可能出現了問題,但他卻沒有在意,他以為自己年富力強,這點問題扛一扛就能過去。我們在慌亂和傷感中完成了結業考試,但那件事給我上了很重要的一堂課:
永遠不要拿身體作為人生的底牌,去拼搏明天,身體出了問題,你可能就到不了明天了。
之前看《超級演說家》是,講述了一個叫周西的女孩換癌和抗癌的歷程,在她的講述過程中,我一次又一次地哭的泣不成聲,不是因為她講的有多生動精彩,只是在她平鋪直述的講述里,我聽到了這個姑娘對人生未完成愿望的不甘,看到了我們每一個人具有的強大生存欲望,只有生命的截止線明晃晃的擺在你面前的時候,你才會突然醒過神來,強烈的想要活下去,因為這一生你還沒活夠,你還有好多事兒沒有做,還有想愛的人沒愛。
我們以為二十多歲是拼搏的年紀,是可以拿生命換成績的年紀,是就算透支身體來日也可以彌補的年紀,可是一直以來我們看到的一則則新聞,一個個故事,都血淋淋的擺在我們面前告訴我們:疾病是不分年齡的,它不看你是否上有老,下有小,也不看你是否和那個你喜歡的男孩或者女孩告白。
你當年欠下的那些健康債,每個人都要自己去還,誰都逃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