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里發了這張圖,問小伙伴“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一下午收到了各種答案,白學,自學,白嘗,自覺等等。這本來就是一個娛樂的開腦洞的題目,卻不斷有人問我,我答的對不對?標準答案是什么?
之前也發過幾個覺得比較有趣的圖片,無非就是讓大家找不同,找詭異的地方,找有幾只老虎等等這些題目,目的就是活躍下朋友圈的氣氛,增加下互動而已。其實,這些題目本身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看到的東西都會不一樣,因人而異。可是每次都有人問我,什么是標準答案?
尋找標準答案,似乎是學生時代留給我們的緊箍咒。在學校時,無論數理化,史地政,各種各樣的考試,形形色色的參考書里,都有標準答案。標準答案,在我們心里,就如圣旨一般神圣。當我們的答案和標準答案一致時,總會沾沾自喜,興奮不已。當我們的答案和標準答案有出入時,便會十分上火,覺得自己錯了。
理科的題目,講究標準答案似乎是順理成章的,因為總會有個對錯,但是答題步驟,運用的公式卻也不是唯一的。文科本應是見仁見智的題目,偏偏要用標準答案來衡量,每道題還有一定的得分點,必須在答題時像排雷一般列出來,想來卻有些不盡人意了。
有一位優秀小學語文老師的公開課,時值仲春四月,老師出題“窗外”,請學生觀察室外景色并報告所看到的事物。有的學生說看到了長處嫩芽的大樹,有的看到了藍天白云,有的說看到了摩天大樓,如此等等。而老師的回答是,你們都錯了,正確答案應該是:“我看到了春天”。雖然老師的標準答案更具“隱喻”特色和“文學”氣息,但是孩子們的答案就是錯了嗎?他們看到的也是他們心目中的春天呀!
走出校門之后,我們需要脫掉一身學生氣的稚嫩,更要擺脫掉的,其實是標準答案的束縛。在真正的生活,很多事情是沒有標準答案的,要學會獨立思考事情,要認識到社會是多元化的。
“標準答案”只存在考卷上,不存在于人生之中。同樣的事情,有不同閱歷,不同背景的人看待的方法是不同的,往往沒有對錯之分。所有事情都追尋標準答案的人生,常常是沒有趣味的,要學會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這個多彩的世界。
網上總會看到這樣的問題“怎樣才是一個優雅的女人?”“合格的男朋友是怎樣的?”“什么才是聽話的寶寶?”“怎樣才算好工作?”“如何做一個好媽媽?”當這些問題滿天飛的時候,相應的答案自然也是“亂花漸欲迷人眼”,讓人無從判斷。似乎每個答案都在標榜自己就是標準答案。
可是,這些問題,真的有標準答案嗎?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自己的路,只能用自己的雙腳去丈量。無論是父母,老師,朋友還是專業人士,他們都無法給出真正的“標準答案”。每個人給出的建議其實都是建立在他們自己的思維體系和生活經歷之上的,而不完全是針對你的。
很多時候,我們尋求標準答案,歸根到底是因為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的選擇,害怕自己會犯錯誤,所以才會依賴于所謂標準答案的權威。成長的過程就是逐步擺脫標準答案,培養自己獨立思考能力,掙脫出社會條條框框的過程。
人生是沒有標準答案的,自信多一點,勇敢多一點,堅韌多一點,要相信,你就是自己人生的標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