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霸凌,大聲說“不”

文/小輝兒

近日,中關村二小的校園霸凌事件持續發酵。校方稱這只是偶發事件,被欺凌的學生家長堅稱這是校園霸凌。身為孩子家長,我內心也是忐忑不安,連續幾日追問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如何防治校園霸凌事件,這是個大問題,希望引起有關部門重視。


沒有中關村二小事件,我從未聽說過霸凌這個詞。只是對自己的孩子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能被欺負了!”為了防止自己的孩子成為受害者,我查閱了一些資料,這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霸凌。

霸凌一般指校園霸凌。

那么具體什么樣的行為可以稱為霸凌呢?

一是肢體霸凌。

它包括撞擊、踢打、捏掐、推抓、用拳頭猛擊、拉頭發、反鎖房間、吐口水及其他對身體的攻擊。

二是心理霸凌

它包括言語霸凌和非言語霸凌。

言語霸凌包括辱罵電話、勒索金錢、惡毒評論、中傷、惡意戲弄、散布不利謠言等。

非言語霸凌包括操縱破壞人際關系、用詞粗魯、忽視和孤立被害者(也可稱為關系霸凌)。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I人士給出的霸凌概念,足夠引起家長和老師的重視。

我們家長往往認為:孩子之間打打鬧鬧很正常,即使糾個頭發,撓兩下也沒什么關系。誰家孩子不淘氣呢?

老師也會說:孩子之間,你打我一下,我推一下,這事天天發生,沒什么大不了,都是同學之間正常的互動。如果家長怕孩子挨欺負,就讓他不要和同學玩了。

由此可見,我們不重視,校方不強調,國家沒制度,這些霸凌事件才會越演越烈。


家長該如何及時發現問題呢?

1、身體上的訊號

每天孩子放學回家,我們都要仔細檢查。看看孩子身上是否有莫名的擦傷、紅腫,衣物是否有破損,頭發有沒有被剪掉等。

2、是否出現拒絕上學現象

比如:一提到上學就很恐怖,問他原因,支支吾吾說不清。

3、情緒低落,失去興趣。

活潑的孩子突然不愛說話了,特別喜歡的東西對他也沒興趣了,這些都值得引起家長的重視。

如果在你的孩子身上發生了霸凌事件,你沒處理好,那么后果很嚴重!本身霸凌事件就會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創傷,留下后遺癥,產生恐懼心理,形成交往障礙,嚴重者出現抑郁、自殺、殺人。

霸凌不僅對受害者造成傷害,對欺凌者也有負面影響。欺凌者從此體驗到了滿足感,持續欺凌他人,走向歧途。而那些協助者和附和者,從幫助別人欺凌他人,幫欺凌者助威吶喊,可能漸漸走上欺凌他人的道路,成為幫兇,不辨是非。

作為時間的局外人,既沒出手也沒幫兇,卻可能產生恐懼,從而懦弱無能。


作為家長,我們如何教孩子防止和解決遇到霸凌事件呢?

首先,遇到事情先告訴老師。

其次,如果老師不在,找其他可靠的成年人尋求幫助。

最后,一定要學會說拒絕,大聲說:“不!”


前不久,朋友家的孩子身上發生了一件事。

班上有幾個小朋友一起玩,其中兩個小朋友打起來了,朋友家的孩子去拉架,反而被打人的小孩刪了幾個耳光。

老師這樣解決的:批評打人的孩子和朋友家的孩子不能在學校打架,互相道歉了事。老師把一個保護他人的孩子定義為鬧事打架的了,而事后也沒告訴家長。

朋友不干了,找老師要說法。結果老師說:一看沒啥大事,就沒和家長溝通。朋友說:打人不打臉,這事還小嗎?孩子半邊臉都腫了。再說,老師你不表揚孩子的拉架行為也就算了,怎么最后性質變了,給說成打架了呢?

這件事后,孩子幾天沉默寡言。一天中午,終于爆發了。原來有個女同學罵他,臭豆腐、死胖子。孩子推了女同學一下。事后,老師就說:這孩子不能因為挨打了,就變成打人了?

我們不去評論這兩件事誰對誰錯,單說老師的行為。如果老師正確引導是什么樣?所以說,老師的鼓勵與引導,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

朋友對這件事耿耿于懷,幾次三番和老師溝通。終于讓老師對孩子說了句公道話。朋友也鼓勵孩子,大膽說不,學會拒絕。孩子終于明白了,遇事先學會保護自己,量力而行。其次要先告訴老師,說出實情,讓老師做出正確判斷。然后要學會舉起拳頭,不能一味挨打。事后要告訴家長,不能隱瞞,這樣父母才能保護你,幫你處理,減少傷害。


以前老輩人教育孩子都是這樣說:不能打架啊,你要是敢打架,回來揍你。如果孩子打架了,不管原因,先揍自家孩子一頓再說。以至于孩子受欺負了也不敢說。

而現在,大多數家長都這樣說:要是有人欺負你,有他。打壞也沒事,只要你別被打就行。

正因為這種教育方式,摒棄了過去的吃虧是福,所以才有現在很多孩子說話辦事拳頭先行。

時代變了,教育方式變了,那么我們家長也要與時俱進。當遇到事情時,不能退縮。現在不是你進我一尺,我還你一丈的時代。是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活法了,很多孩子不是講道理就講得通的。

4+2+1的模式,讓孩子受到過多的寵愛和關注。以至于一點委屈都受不得,不占便宜就是受欺負了。

因此,當秀才遇到兵時,講道理是行不通的,只有舉起拳頭,以武治武。

家長教好了自己的孩子,學校和老師也要公平解決,不能失察。學校里的心理診療室不要成為擺設,要利用起來,讓孩子的心理健康。另外,有關部門必須重視,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法可依,有度可循,自然好處理。


霸凌不單單是校園霸凌,還有網絡霸凌,也有被霸凌的對象是老師。希望這些現象越來越少,這個社會越來越美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