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有關內向性格,越做自己會越好!
我時常詢問自己,為什么這多幾十年能想起的朋友卻只有那么兩三人,并且都是在中學時代交的。我的大學,我的工作階段難道沒有人際交往嗎?
我曾經深深懷疑自己有社交恐懼癥,高中時期我的同桌給我的陰影一直持續至今,她經常故意直勾勾的盯著我看,然后告訴我她在看我,于是我會臉紅,她的目的達到了,馬上就會嘲笑我“你臉紅了”。我很苦惱,因為臉紅的事。至今,在街上碰見熟人冷不丁的叫我我也會臉紅,可因為工作關系,我必須逼迫自己在需要公開的場合硬著頭皮都要抬頭面向大家,我堅信我會越來越放松,我會輕松面對,可是我依然會臉紅。有時候很羨慕別人滔滔不絕依然淡定自如,而我即使講解很流暢也會自然臉紅起來(有時候我自己都不發覺自己臉紅)但是總會有人逮著我臉紅說事,很郁悶。
文章里說交流是技巧,可以通過訓練習得。深感如是。工作多年,習得了一些噓寒問暖的溝通技巧,可真的一次談話就可以成為很熟悉的朋友嗎?交往的人越多,越感覺沒意思,找不到一個可以講知心話甚至講真話的人!真想問問那些萬人迷,每天周旋在若干人之間,如魚得水,好像和所有人關系都很好,確實是真的好嗎?曾經很想成為那樣的人,自來熟,和誰都可以聊得很愉快,很快就熟悉人群,因為我覺得那樣才算優秀,而我們社會也喜歡那樣的人。是啊,我們社會默認內向的人就是不優秀的,高冷,格格不入。
內向的人都希望變得開朗,可改變得了嗎?文章里舉得新聞記者的例子很搞笑,但我卻有同感,我們內向的人在努力改變自己內向的過程付出很多,卻最終還是一個偏內向的人!內向與外向并不是是非判斷。我喜歡聊天,但是我并不喜歡和任何人聊天;我更喜歡安靜的一個人待著并不代表我不合群;我喜歡文字書面表達勝于言語。我何必改變?我就是要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