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我開始了新婚生活,才知道把婚結了只代表你的大齡剩女生涯被畫上句號。肩膀上反而增添了一些新的責任,尤其從主婦正式升級到煮婦。買菜、做飯、刷碗成為了每天必做事項。從小任何家務都是父母包辦,在婚后終于要結束對父母的依賴了。
使用廚房的人大概分幾類:1、雙職工家庭,每天下班后兩口子得一起做飯;2、家中有老人,基本上廚房里的一切都由老人包辦;3、單身青年,還在奮斗中,一般會以外賣為主,廚房用的比較少;4、還有一種也許就是像我家這樣的,老公或老婆中有一人上班,一個人在家當自由職業者。在家時間多的這個人就要學著與廚房好好相處啦。唉,我就是那個的自由職業者啦。要想和廚房成為朋友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一切要從磨合開始。
1.廚房收納的基本原則
記得前兩年去美國探親,親戚家的房子好大,廚房好大,冰箱也碩大無比,塞進了夠3口之家吃2個星期的食物。另專門備有一間食品儲藏室,里面也儲備了2個星期的食物。我好奇得問:如果東西吃不完怎么辦?回答:直接扔掉,再買新的。大洋彼岸物質的極大豐富,令我大開眼界,感嘆不已啊。
回到現實中自己家,目前我和老公兩人居住在一套不足50平米的小戶型里。廚房區域有限,好在麻雀雖小,也可以五臟俱全。如何安排管理好各區域的物品,就要好好動一番腦筋了呢。要說廚房里會用到的東西,真是五花八門,無奇不有。想把廚房搞得像樣一些,真是需要一些智慧的。而智慧往往從生活中經驗而來,靠慢慢嘗試,不斷得積累。
我對廚房收納的定義是:一切整潔、精簡、物品各居其位。重的東西自然要放在下方,輕便容易拿取的放在上方。只保留現在能用到的物品,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所需,輕松制作完成一頓美食,飯后能以最快時間將廚房恢復原樣。
2.廚房物品整理的順序
要想擁有一間滿意的廚房,一定要注意先精簡,再收納。精簡的比例為,讓各柜櫥留下20%的空置空間,而不是無止境的采購和儲存物品。通常最需要整理的位置有灶臺上的空間、洗碗池上方空間和冰箱。因為這些區域都是使用率比較高的地方。物品使用頻率越高的地方,越容易積累雜物。
3.以下空間適宜放置的廚房用品,及放置方法
1) 水槽下的空間
水槽下方勢必有些濕氣,可以放一些和水相關的物品。比方說,現在大城市水質量普遍不過關。很多家庭都會考慮購買一臺凈水機,我家水槽下的空間就放了這樣的一臺凈水機的機組和儲水罐呢。另外放幾件比較沉重的雜物,空間剛剛好。
2) 灶臺下的櫥柜與抽屜
建議在灶臺下放置和做飯相關的廚具,如:炒鍋、蒸鍋、電飯鍋。灶臺下相對比較干燥,也可以存放一些大米,和豆類。我喜歡把不同的豆類統一放在一只A4紙大的收納整理盒中。方便日常取用。
(后期改用可樂瓶作為米豆類收納,效果不錯,也不易生蟲。當然,如果把飲料瓶的外包裝撕下去整體視覺效果會更好呢)
那么廚房抽屜通常有3層,建議按照日常使用頻次來分層收納不同類別物品。第一層適合放餐具、鍋鏟及刀具,可以選購一件廚房抽屜收納格,特別適合把筷子、刀叉勺等廚房用品進行歸類。有些收納格還設計成可移動隔板,能根據不同的需求來調整呢。我之所以沒有仿照一般家具城建議的方式,把鍋鏟一一懸掛在墻面掛鉤上,是看到北京畢竟灰塵比較大,還是放入抽屜更加衛生;第二層放木耳、大棗、銀耳等干貨和保鮮膜等;第三層專門放家庭裝工具組和垃圾袋等雜貨。一旦抽屜超過4組,最好在最外側貼標簽,避免忘記物品所在分層,在尋找的時候浪費時間。灶臺上方有明火的地方,一定避免擺放易燃物品,比如說抹布。每次做完飯,最好清理一下灶臺。這時可以將一塊常用抹布搭在柜臺下的柜櫥門板上。
3) 灶臺上的空間
一般來說,人們都會習慣把已經用完的鍋洗好后直接放在灶臺上。實際上還有更好的方法。不妨嘗試下每次用完鍋具后,將鍋歸位回灶臺下的柜櫥。這樣在視覺上看起來不是更加清爽嗎?
4) 洗碗池
洗碗池周圍可以選擇吸盤式PVC收納盒,專門放洗滌靈和洗碗布。
洗碗池上方空間也有不少值得發揮的小空間哦,由于一般廚房使用的都是瓷磚墻面,可以使用2、3個吸盤掛鉤固定在墻面上。分別掛上洗碗橡膠手套、洗碗后擦手小毛巾等。特別推薦一款9.9元宜家洗碗刷,性價比高,質量好,最棒的功能是手柄處有一個洗盤,可以吸在洗碗池任意位置十分節省空間。
5) 吊柜
吊柜一般至少有2組,我們可以分別放置碗碟一組,油鹽醬醋一組哦,剩下一組放入常用的塑料袋和環保購物袋哦。收納原則以調料離灶臺更近一些為最佳選擇。曾經有一位學員上過我的整理課后,回家第一件事是整理了廚房,發現家里有好幾瓶早就過期的醬料,而且居然不知不覺中攢了5大袋鹽,作為一個三口之家,真的需要這么多調料嗎?實在是供大于求了呀。
6) 冰箱
雖說有了冰箱,原則上可以儲存更多的食物。有些家庭習慣性從網店或者超市一次性采購一周的物品,回家后扔冰箱了事。這樣往往不記得買了什么,什么用掉了,下次再購物時也沒有提前列清單,很容易買重復和遺漏物品。我家習慣性在冰箱上貼一套帶冰箱貼功能的購物清單。冰箱里面已經沒有的食材,我會寫在購物清單上,再去購物時,完全按照清單執行。
4.從廚房里節省下的時間
曾經看過報道,說有些明星因為太忙,連購物的時間都沒有。每年得集中去香港采購一年要用的服飾和化妝品。當我開始和老公一起學著過日子時,才真正明白,原來日常采購、逛街,居然占據了一年中大量的時間。如果你家天天做飯,勢必要使用大量食材,天天出門買菜購物,確實太花時間。
有數據顯示,女人一年逛街購物達到132次。平均每月11次,其中2次買衣服,5次買食物,4次在商場隨便逛逛。以每次逛街2小時統計,每年用于逛街的時間達到11個整天,要注意,是完全清醒的整天哦。為了能夠將購物的時間縮減到最少,我考慮采取大部分物資集中采購,小部分新鮮食材才放在日常采購的方式。
為了減少采購次數,增加更多有效生活時間,我做了次和家庭購物相關的分類整理,按照時間范疇,分成每年、每半年、每月、每周。這樣可以確保一年購物時間不超過52次,相比一般女性一年逛街次數減少60%以上。當然了,通過定期網購,還可以進一步減少購物次數。
減少購物可以為我們帶來很大的益處:
1、減少購物次數,節省更多時間
2、以年為單位儲藏一年內會用掉的物品
3、為物品采購設置相應預算,避免浪費或者遺漏
4、又省體力又省汽油
5、省出來的時間用于學習或者休息,又能產生更多有效價值
除了從源頭節省了時間之外,我家還有一個比較高效的做飯流程。每天老公6點左右下班,回家路上約1小時,他每次下班出辦公樓時都會發個短信通知我。這樣我會很容易控制做飯時間,在45分鐘之內完成煮飯、炒菜、燉湯。老公到家換好衣服,洗手洗臉,就能直接吃上飯了。即使今天沒有做飯心情,想去外面餐廳吃東西,也可以提前做好安排。
有足夠的規劃、準備,才是高效人生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