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正確的愛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我們每個人都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與父母的關系都建立在那種不平等基礎上的,父母一直用他們以為正確的方式宣誓表達對我們的愛。

沒錯,他們用他們總是很忙,總是想賺更多的錢給我們更好的物質生活為借口來忽略對我們最直接的愛,但他們不明白陪伴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孩子其實對物質的需求不如成人那般渴望,他們的內心更加渴望和父母談談心,訴說他們的心事,父母能給他們好的建議和支持,孩子更需要一個懂他們的父母。

孩子的叛逆也是因為父母不懂他們才會走極端,其實可憐天下父母心,天下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的,孩子不聽話,學壞,父母比誰都心痛,父母含辛茹苦的付出卻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父母難道不傷心嗎?傷心一定是肯定的,但父母想過自己與孩子的溝通與交流是不是專制粗暴的呢?

當孩子還是很小的時候,我們就應該學會蹲下身子,用眼睛溫柔的望著孩子說話,這樣孩子從小就能感受到你對他的重視,威嚴從來都不是用打罵恐嚇就能建立的。

聽太多把孩子放在家讓爺爺奶奶的父母和我抱怨孩子怎么那么不懂事,不能體諒他們的不容易,打電話除了要錢,就不愿與他們說更多,但每一個留守兒童的內心的孤獨,他們的父母又何常懂過,其實問父母要錢,也是他們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覺得是父母愛他們的一種方式罷了。

這就是為什么不管條件如何我都一直堅持把女兒帶在身邊的原因。其實算算我們能和孩子相處的時間真的很短,如果很短的那段時間你們都是分開的,你對孩子的愛都是缺失的,等孩子大了,你又有什么資格抱怨你們之間的感情不深,要求孩子愛你,懂你?

女兒從小就是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她也調皮搗蛋,和所有孩子一樣貪玩,學舞蹈已經四年了,中途幾次想放棄,給了我許多理由說不學了,都被我給駁回了,我對她說,這是你自己選擇的,選擇了就不能半途而廢,沒人逼你,你要對你自己的選擇負責,如果你敷衍,那是你對自己不負責,一個不能對自己負責的人又有什么能力對別人負責?或許她還不太懂這些長篇大論,至少她再也沒有和我抱怨學舞蹈多累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平時我一直以為她是個大大咧咧的女孩,同學們評價她也是女漢子式的人物,其實她內心深處是敏感多愁善感的,在學校看了一次《媽媽再愛我一次》的電影回來,感動傷心的躲在房間哭了很久,我還一直以為在學校那個男生欺負她了呢。在路上看到受傷的流浪狗她會很難過,一次在商場門口一個男子牽著一只很大的狗坐在門口,男子很認真投入的看手機,不知看了什么,開心的大笑,趴在那的那只狗抬頭望著主人,以為是呼應它,但主人卻始終沒看它一眼,狗又無力的趴下身閉了眼睛。女兒說:“媽媽,那只狗太可憐了,它那么老了,但它的主人就不愛它了”。我說不會呀,主人不會不愛它,只是他在看手機,沒看到狗狗的眼中的渴望罷了,女兒倔強的說,忽略難道就不能是不愛的理由嗎?孩子深刻起來大人都會驚嘆,這個小小的細節都被她發現了。所以每個孩子都有顆玻璃心,要想讓它不破碎,是需要你拿出很多細心體貼關懷的。

有時候,也不能讓孩子太依賴你,以前老師布置作業都要家長簽字檢查,我也是這么做的,但一次數學考試,一向數學成績不錯的她只考了70多分,我看了試卷上錯的題,不是不會,都是粗心大意錯的,和平時做作業錯的一樣,平時有家長幫她檢查錯題告訴她,考試的時候也形成了那種依賴習慣,以為有人會給她指出錯誤改正。從那以后,我對她說,你所有的作業要自己檢查一遍再讓我簽字,我不會給你檢查,我只負責簽字,我沒有義務幫你檢查,作業是你一個學生自己要負責的,但你必須保證你的作業不要在你們班級群里上錯題榜讓我難堪。從那以后,她寫作業錯誤率直線下降。

對孩子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要有耐心,我就缺少那種耐心,有時候難免會對她發脾氣,大聲說她,這樣也養成了孩子沒耐心,不如意就愛發脾氣,說話大聲大氣。后來我也檢討了自己的言行,確實是自己的壞脾氣影響了到孩子。平時在孩子面前要收斂自己的言行,畢竟父母是孩子第一老師。

我在書店買了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平時忙,沒看,女兒已經把那本厚厚的書看完了,在平時我對她的行為有什么令她不滿意的時候就會指出我的錯,媽媽你這樣不對,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書中圓圓的媽媽就不會這樣對自己的孩子,圓圓媽媽會怎么怎么說?這樣還讓我一個做媽媽的慚愧了。我有時會和她開玩笑,說希希不需要媽媽教育,希希是自己把自己教育好的。

看看女兒寫給我的要求如下圖:

圖片發自簡書App

看看,是不是孩子的愿望很簡單就可以滿足了。

英國心理學家希爾維亞·克萊爾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并讓他最終成為一個有獨立人格的人。然而很多父母卻忽視了教育最為重要的目標之一——培養獨立人格,總喜歡干預孩子的一切重大人生選擇,視孩子為自己一生的得意作品,到頭來不過是養成一輩子依附于父母或他人的精神“巨嬰”。

教育是一門學問,比你學的任何一門功課還都難,怕就怕你愿不愿意付出。這種付出就是培養孩子獨立的人格,這樣才是對孩子人生里真正的斷奶。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