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lover_少吟
這次有幸參加趁早線下活動,由@賽美老師主講的理財課。
一開始,賽美老師告訴我們一句值得深思的話:“人生做多少減法就要做多少加法。”其實,這句話讓我思考好久也沒想明白。直到晚上,我和老弟在聊天問他這句話怎么看,他用了一個通俗的故事讓我恍然大悟。他說:“一個人帶著一袋金子進入沙漠,首先,他應該做個減法,把金子卸下換回礦泉水,他才能較安全走出沙漠。”
確實很有道理,生活的藝術本來就是平衡恒等式,為了保持生活節奏的平衡,某一邊增加或者減少,另外一邊就要相應的減少或者增加。這就好比,在生活中要盡可能對不安、焦慮、壓力等負面情緒做減法,要對勇氣、干勁等正能量做加法,這就是生活的藝術吧。
1、理財,就是理人生。而人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幸福。影響我們幸福的指數有什么?
親情、愛情、友情、財富、健康、智商……
可以說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我們幸福指數,擁有這些幸福指數=擁有10000…元,而前面的1代表健康,健康沒有,一切都是0.
2、理財是一種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理財可以分為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
(1)物質層面:財富資產的管理和投資,通俗來說是生活中的支付與消費;
(2)精神層面:生活與家庭的精神財富。比如可以有意識地建立家庭記憶冊、紀念品等,這些都是很寶貴的財富。
在回歸正題前,分享一個很厲害、棒棒噠的筆記總結:
上面是一位96后漂亮妹紙做的思維導圖,好厲害的她每天堅持寫作,哈哈,看來我要抱大神大腿的節奏...
每個人都會賺錢,但不一定每個人懂的如何花錢。當一不小心成為“月光族”、“年光族”的時候,我們總對自己或者身邊的人說:“我現在開始要好好理財!” 可是,光一句口號是不行的,理財理財,沒有目標照樣理不了財。
在理財的之前,有三個問題值得思考一下:
1.你最想通過理財改善的財務問題是什么?
2.你理財的目標是什么?你想通過理財來實現什么?
3.你已經做過哪些理財項目?有什么經驗或者教訓?
理財的8大好習慣:
1.愛惜錢的習慣;
2.節儉的習慣;
3.計劃消費的習慣;
4.記賬的習慣;
5.學習理財知識的習慣;
6.投資的習慣;
7.買保險的習慣;
8.遵守理財紀律的習慣。
(有沒有小伙伴已經都有了這些好習慣?哈哈,求抱大腿學習)
理財要趁早!不管你身處哪個階段(有家庭、正準備結婚、或者像我一樣的單身狗),都應該好好理理財,理理生活。特別是有家庭的人,不要等到孩子要上學,連孩子在哪里上學?哪里落戶?政策?社保?...在臨近孩子上學的時候一團亂的時候,才后悔當初沒有趁早規劃或者沒有理財意識。
學習花錢的藝術:
1、衣服怎么買?
2、珠寶怎么買?
3、理財產品怎么買?
4、每年花多少是合理地?
(要養成規劃的習慣,要讓自己成為行家Or找行家)
這里給出理財“標配”方案:
哈哈,換句話說,你向往哪個國家的生活方式?那就努力讓自己的資產配置向那個向往的國家靠近就行。
在理財的道路上,我們要做的有:
*現金規劃
*消費規劃
*教育規劃
*保險規劃
*養老規劃
是不是還是一頭霧水?不知道怎么理財?這里有個較好的理財規劃介紹給你:
紅色部分用于:
1個月:買意外和重疾險
1個月:基金定投
1個月:定期儲蓄
1個月:旅行、讀書
年終獎:給父母(做有孝心的孩子),有多余給自己買份心儀的禮物
把以上的事情做好了,其他9個月的收入就可以進行日常消費,哈哈,是不是不用再擔心”月光族“,生活還是很美好的,有沒有呀?
理財就是修水壩、打深井、筑堤壩”--理財專家劉彥斌
以上就是講座分享內容,修行還要靠自己!計劃要趁早,理財要趁早!
最后送一句巴菲特的名言: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夠濕的雪,和一道夠長的山坡。所謂滾雪球,我并不僅僅指賺錢,它指的是你對于這個世界的領悟和朋友的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