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書評小白,曾經為了寫好一篇書評,特別留意翻看豆瓣上寫的不錯的書評,好的書評看起來大都是簡潔明快,有理有據,一氣呵成,不斷想從中收獲一些方法,但最終沒能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
每每看完一本書,激動之余,攤開筆記本,想寫寫書評,坐上半天,憋出個上百字的讀書感受,就再也不知道寫什么了
幸好最近,一位熱心的讀書大咖給我推薦了一本書,(后浪出版)美國博士勞拉·布朗寫的《完全寫作指南》,副標題叫:從提筆就怕,到什么都能寫。
這是一本被讀者譽為寫作類工具書中的百科全書,集結了作為資深寫作顧問的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勞拉·布朗博士30多年教學經驗的精華總結,花費半生精力完成近500頁篇幅的寫作大全。
拿到書后,我花了一天時間仔細閱讀,邊讀邊連連震驚,真不愧叫完全寫作指南,更應該叫完全寫作神器!書里的教學內容適合生活中所有有寫作需要的人,是一本重塑你寫作習慣、提升你寫作技巧的奇書。
本書語言簡練,通俗易懂,表達觀點一針見血,屢屢讓人驚嘆,讀來酣暢淋漓。
目前,書評寫作流程最關注,總結分享給大家,希望也能影響你,速速把《完全寫作指南》抱回家。
論語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樣,對于寫作,除了平時的素材積累和寫作練習之外,迅速提高寫作能力也是需要一定的方法來指導的。
寫作流程
勞倫博士自創寫作轉盤,把以往一提到嚴肅的流程段落童趣化,僅僅數十多文字,竟一針見血道出寫作的精髓。
這六個寫作流程,隨心所欲挑任何一角開始,然后其他五角走一遍,無論多么棘手的寫作難題,都能迎刃而解。
明確目的
寫書評的目的是針對某本書發表自己的見解,說一說這本書有多成功、多有趣,有哪些優缺點。
所以,寫書評時,盡量開門見山,文字簡練,在文章開頭表達清楚自己的見解或寫作目的。
讀者
除了私人日記之外,所有的作品都是有讀者的,書評更是需要吸引感興趣的讀者。
在寫一篇書評的時候,換位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
你要給讀者哪些信息?
讀者讀完你的書評之后會有什么樣的反應?
所以我們選擇信息的黃金法則時:要用足量的有效信息、干貨消息,吸引讀者看過來。
再者,寫作方式或語氣上,有沒有考慮到讀者的潛在態度,是否樂于接受你的信息,是否足夠吸引他行動起來讀一讀你的推薦。
頭腦風暴
頭腦風暴也需要你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思考,讀者希望從你的書評中獲得什么信息?
所以在頭腦風暴這個過程中:
第一、想出的點子越多越好
第二、不要審查、不要評論
第三、接受不同尋常的想法
第四、合并改進你的點子
當然在合并點子的過程中,我們又始終記住我們前兩步,明確的寫作目標和讀者共鳴,取舍哪些點子能幫助你達到這個目標。
組織
組織自己內容,思考想按照什么樣的方式將整篇書評串聯起來,讓整篇書評看起來有理有據。比如說評價一本故事思維書籍,完全可以從講故事的角度開始。
當然這一點是沒有規定的,我們以何種方式組織文章,很大程度取決你的書評本身類型,以及書評者的寫作風格。
寫初稿
寫初稿是一個需要你坐下來,就能夠一次性將所有東西寫出來的過程。
一氣呵成的未必是最好的,但一定是你當時最想表達的??赡艹醺鍟Z句冗長,但都沒有關系,即使你的觀點是不成熟的、剛冒個頭兒就馬上寫下來。
修改
正如上面提到初稿可能會很長、很羅嗦,沒有我們想的那么精煉,也有可能沒有將我們所想要表達的全部表達出來,所以修改的時候要精煉,細節要準確,文字表達懂得取舍,按捺住各種沖動的多余描述。
以上六點就是勞拉博士精心總結出的萬能寫作流程。不僅適用于書評,還適用于任何寫作文體。
比如:我的工作是外企產品運營管理,每天至少接收發送幾百上千封郵件,處理郵件成了日常工作最重要且最繁重的內容。
郵件固然方便,有時由于寫作者的粗心大意,內容繁瑣混亂,給項目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因此一旦出現項目失誤,郵件首要變成有跡可循的重要證據,所以僅僅寫好個封電子郵件,對規避風險多么重要。
根據勞拉博士奉獻的寫郵件技巧:
標題:盡量簡短,直奔主題表達。
開頭: 告訴讀者為什么寫這封信。
中間:盡量簡短描述清楚產品相關信息,繁瑣的內容要分列排列。
結尾:重申自己的來意或需求。
細觀整個步驟,同樣是縮略版的寫作流程:
目標-》讀者-》頭腦風暴-》組織-》寫初稿-》修改
《完全寫作指南》的收藏價值并不僅僅是“寫作轉盤”流程,在這本書里勞拉· 布朗博士還總結了200多個方便參照、易于使用的寫作模板,告訴寫作者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模板囊括了工作、學習、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隨查隨用。
總的來說,《完全寫作指南》是一本可讀性非常強的書。工作生活中,若經常和寫作打交道的話一定要讀一讀這本書。
所以,如果融會貫通萬能寫作流程,何愁寫作不能得心應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