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凱文·凱利《失控》的讀書筆記第二篇
很多好看的蝴蝶的食物其實都非常單一,只吃某一類特定的植物。植物也很忠誠地只給某一種蝴蝶吃。為什么會這樣?首先從進化聊起來。
/ 01 共同進化 /
達爾文的進化論可以說是大自然的產品迭代規則,它講究適者生存,生物會盡力適應環境——捕獲食物、保護自己。他們所適應的環境里面也包含他們的天敵。
蝴蝶和它的食物就是一對天敵:植物為了不被全部吃掉,進化出各種毒素,蝴蝶幼蟲為了不被餓死,進化出各種抵抗毒素的方式(蝴蝶翅膀也越來越好看了),但是植物也需要蝴蝶為它授粉。
最終一種植物與一種蝴蝶配對:植物飼養這種蝴蝶幼蟲,毒死其它蝴蝶幼蟲,這種蝴蝶長大后只為這一類植物授粉,不理其它植物。一對天敵最終沒有你死我活,而是共同生存了下去。
所以祝英臺化蝶以后,梁山伯化成她的食物,也許更合理?
哈哈言歸正傳,生物進化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生存需求,所以天敵之間不會真的把對方趕盡殺絕,反而是相互為對方服務,然后讓自己過得更好。這是就是共同進化,大自然的智慧。
/ 02 囚徒困境 /
共同進化現象,在人類社會中有類似的存在,叫作“囚徒困境”:
對兩個囚徒做隔離審判,如果兩人均認罪則都受懲罰,如果兩人都否認則都被釋放,如果一人認罪,那么認罪的人得到獎勵,另一個受到懲罰。也就是說——合作或背叛都有可能得到回報。
單次囚徒困境游戲就是賭博。但如果不斷重復,囚徒困境的結論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上次合作成功的兩個囚徒下次還會繼續合作,上次遭到懲罰的人下次會選擇讓對方接受懲罰,也就是“一報還一報”。以及它的對立面:為了下次自己不被報復,囚徒可能傾向于選擇不要讓對方接受懲罰。
這個游戲解釋了工作中常見的很多合作關系:不考慮外界因素的前提下,相互合作的很容易繼續合作下去,相互傷害的如果不能遠離彼此,就會繼續傷害下去。就像騰訊與京東的聯合、京東與阿里的競爭。就像產品與研發之間玄之又玄的協作關系,有時候相互配合,有時候相互傷害。
從群體角度來看,不論是相互配合還是相互傷害,都會對彼此造成影響。
前面提到的蝴蝶與植物,就像一對反復做囚徒困境游戲的玩家,一報還一報,結果從原本的互相傷害變成了互相依賴,最終一起免于被自然淘汰?;蛘叻催^來:這不是此消彼長,而是相互適應。從對于兩個物種來說,收獲大于損失,這是個非零和的游戲。
作者把這個過程比作一支探戈,跳舞的雙方在配合、也在對抗,觀眾看到的是一支充滿張力、賞心悅目的舞蹈——這不就是人類社會的樣子嗎?
/ 03 非零和游戲 /
把“共同進化”與“非零和”的概念放在工作中,可以解釋一些項目管理的東西。比如:在工作中,怎樣在協作team里建立良性協作秩序?
現在分工高度精細化,大多數崗位需要與別人協作完成工作。比如:產品、設計、研發之間高度協助,但彼此之間并不存在上下級關系,怎樣激勵協作效率提升,又不顯得自己咄咄逼人?
1)要建立相互信任的溝通氛圍,彼此間可以信任地提出問題或質疑,而不會擔心得罪對方,也不會因為有人質疑你而生氣。這是高效率協作的前提。
2)在各方可接受的范圍內建立一個基礎秩序,然后按秩序開展工作。第一次協作嘗試需要一個適應過程,要有人不斷強調變更事項、誰需要怎樣做,總之只要任務完成順利,而且你是努力維護有效秩序的人,那么基本上主動權大半就在你的手上了。至于溝通過程,你可以和風細雨,也可以雷厲風行,在相互信任的team里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風格,但更關鍵的是有效的行動。
3)接下來,第二次協作,基于上一次的好結果,大家會延續上一次的秩序。這時可以再一次嘗試增加一些規則,重復第一步的做法,觀察合作的反饋是否是良好的。
4)循環前面的過程,直至達到足夠高的合作效率。
這與產品迭代的道理一模一樣,推出一個功能,監測它的數據表現,再進行下一次迭代。個中感觸卻比產品迭代微妙得多。
協作的小伙伴們大多應該跟你一樣有改善工作效率的意愿。過程中你要嘗試尋找一個良性的秩序,要去了解協作的小伙伴的想法,去了解他們需要什么樣的規則,然后約束自己。
這樣的秩序不是某一個人說了算,而是每個人(包括維護秩序的你)都要有讓步,但讓出去的成本換來了更高的效率。多數情況下,每個人的收獲都超過付出——這是“非零和”的共贏思路。
實際上大多數時候,公司已經有現成的規則放在那里,比如公司流程、業務慣例、KPI。但我們還是經常會覺得協作中有各種障礙,這種時候,可以嘗試用這種方式讓小團隊更緊湊。
至于遇到反對?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的質疑的權利,那么有人反對也很正常。這個時候來一些討論或者頭腦風暴,甚至,干脆吵上一架也行。畢竟有秩序就要有人付出,每個人對秩序都有自己的理解,這不一定是個斯文的過程。就像產品和研發撕逼,多正常啊。就事論事,保持良好溝通,協作總是會繼續下去。所以這里的重點,是公開有效的溝通,“非零和”的付出心態,和有意義的行動。
不過,前面說的內容只適合處理工作中的協作方式,就事論事,而不是用來改變什么人。如果有誰用它做玩弄人心的把戲,恐怕只會傷害別人對ta的看法,甚至失去信任了。
—————/ END /—————
《失控》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我會繼續看下去,讀書筆記也會繼續寫。下一篇可能還是《失控》的筆記,也可能是別的關于產品的內容。
歡迎關注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