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早就來到書啡圖書館,上午給爸媽打了錢,然后電話了媽媽。聊了很多事情,關于弟弟買房的事情,媽媽操的心真的很多,她看了很多地方,也各種糾結到底是要買哪兒?我給的建議是:只給建議而不決定。媽同意這個觀點卻非常擔心弟弟做的決定對他未來的發展不好。可憐天下父母心。平時我一打電話給老媽她就問我什么時候再要一個孩子(最好是男孩)。老媽的模式是不為我擔心,就為弟弟事情擔憂。或許這是一個家族模式的問題:我們一代代的父母永遠把關心和焦點放在孩子身上,當自己年老卻發現兒女不愛自己,不關注自己,生出很多落寞。而做為孩子的我們也是在傳承父母的模式:過分關注孩子,擔心孩子,我們也學會去忽略上面的父母,更重要的是:忽略掉如何照顧自己的人生,重復這個模式而不自知。家排導師蔡豐安老師說:如何去阻斷這個模式就是:把焦點回到自己的身上,先照顧自己的人生,學會愛自己。不懂的愛自己的人,給與別人的愛時會帶著很多期待,這樣的期待給與對方很多負擔和壓力。那如何愛自己呢?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看待,最簡單的就是嘗試自己去滿足自己的期待。把期待寫下來什么是自己可以做到的,什么是要求別人去做的。在看待要別人去做的時候,問自己:你確定這項要別人才能做到嗎?做到這些,內在委屈的小孩就會有些不同。
每一個技巧背后都有一份理論,而NLP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我不看你怎么說,我看你怎么做。下午的時候我就經歷了一次內在重整。
今天下午是楊寅導師第19期NLP執行師助教定向會議。楊老師去參加家排導師班學習了,做定向的是伊莎蘭的運營總監熊總監。連班主任在內一共有5個人參會。輪到我上去介紹自己的時候,我說的挺漂亮的。可是,大家都說:不對,有什么東西不對。我們的熊女士直接問我:“你的困惑和擔心到底是什么?”
我突然懵逼了,難道不是我剛剛說的:課程時長,我有點擔心身體吃不消?
其實我還有點歉疚,因為接下來兩個周末我都有課要參加,第一個周末是兩個孩子舞蹈比賽的時間,去年是老公陪著去比賽的,今年我本已計劃好要陪她們去的。而去做助教我必須12天9晚(分布在三個月里面)不缺席陪伴。下一個周末又是高級執行師復訓的日子。到底是去做助教好還是去做一個好媽媽好,我內在有很深的價值觀判斷,這里面有對沖的東西在。而且這份對沖很有意思的是,是在身份層面(NLP理解層次)。
熊總監直接對我說:“朱婧,你相信就算你不是一個好媽媽,你的孩子也依然成長的很好嗎?”
我突然淚如雨下,是啊。我特別想當一個好媽媽,是因為內在總有一個聲音說:孩子重要的時刻能陪伴在她們身邊的媽媽才是好媽媽。我不希望出現我小時候那樣,經歷人生轉折點和挫折的時候,我媽媽不在我身邊。當想到這我也才發現,自己深層次還是不接受媽媽的做法,覺得自己的媽媽不是一個好媽媽,依然要證明給自己的媽媽看:你是錯的,我是對的,我這樣做才是一個好媽媽。也突然看到上午媽媽跟我電話互動的時候,很明顯的已經是我高她低,我那顆傲慢的心已經讓我內在的序位不同。默默流淚了一會,然后告訴自己:好媽媽不是你說了算的,是孩子說了算的。你不用去做一個好媽媽,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去做助教也是為了做更好的自己,去成就更好的媽媽。接下來什么也不想,然后去感覺自己身體的變化,感覺自己暖暖的,背部發汗。
謝謝熊大(對總監的昵稱),你的功力越來越強了。
你的話可以很動聽,而你的感覺卻騙不了別人。嘗試去做一個身心一致的人。嘗試去做一個好媽媽。